第6章 第一次接触(2/3)
关键考验。
他尽量让自己的描述客观,避免过于玄乎:“不是主动的能力,更像是一种被动的接收。
当我集中精神触摸镜子,或者与它关联的物体时,有时会看到一些画面碎片。
比如,在仓库接触鲛人遗体时,我看到了深海中的发光城市和…一双注视着的黑色眼睛。
”他没有提及最近脑海中闪过的实时感知,那太不确定。
陆深没有表现出怀疑或嘲笑,只是冷静地追问:“画面的清晰度、持续时间?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对你本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有何影响?”
这些非常务实的问题,反而让孙砚安心。
他一一作答,描述了精神力消耗后的疲惫感。
“明白了。
可以视为一种不稳定的信息获取渠道,需要谨慎使用并评估其副作用。
”陆深将其定义为一种“工具”,这让超自然的现象变得似乎可以理解和管理了。
接下来,陆深分享了他对仓库事件的更深入调查。
他展示了一段经过技术处理的监控视频慢放,那个模糊的黑影在穿越墙壁的瞬间,周围的空间出现了细微的、水波般的扭曲。
“这不是高速移动造成的模糊,更像是…短距离的空间跳跃或者相位转换。
”陆深的用词非常谨慎,但表达的概念已足够震撼。
“我追踪了这些人使用的通讯信号片段,虽然加密等级极高,无法破译内容,但可以确定其源头设备极其专业,来自一个组织结构严密的团体。
”
信息在三人之间充分流通。
孙砚和苏清漪的理论,与陆深的实证调查,像两块严丝合缝的拼图,共同指向一个惊人的结论。
“所以,‘秘境’、‘屏障’、‘守护者’…这些可能都是真实存在的。
”苏清漪总结道,“而现在,屏障正在被一股我们未知的力量人为削弱,导致了鲛人越界、守护者现身等一系列异常。
我们的目标,是在事态无法挽回之前,找到源头,并阻止它。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关键地点,就在昆仑。
”孙砚补充,指向平板上的青铜镜地图,“镜子指引的位置,与最近的能量异常波动区域高度重合。
”
陆深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做出了决定:“我加入。
但行动指挥和安全决策,必须由我主导。
在极端环境下,犹豫和分歧会致命。
”
“我们同意。
”苏清漪和孙砚几乎同时表态。
至此,三人核心团队正式形成。
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
“要前往昆仑那种环境,我们还需要更专业的装备和对地形更了解的人。
”陆深开始进入角色,规划下一步。
“关于地形,我们恰好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关键人物。
”苏清漪接过话头,将话题引向林星遥,“一位名叫林星遥的独立摄影师,近日在昆仑山拍到了带有‘天枢’符号的未知生物影像。
更重要的是,她是五年前在昆仑失踪的探险家林远征的女儿。
”
她向陆深展示了论坛帖子的截图和林星遥的公开资料。
“林远征的女儿?”陆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转为深思,“她对昆仑无人区的了解和无人生还区的影像资料,价值无可估量。
如果能争取到她,我们的实地勘探成功率会大幅提升。
”
“我们已经通过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