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初入漩涡(1/3)
中心医院ICU的走廊里还飘着消毒水的味道,陈谨刚踏进来,就看见李哲母亲颤巍巍地从布包里掏出个磨破了边角的牛皮笔记本。
老太太的手背上还留着输液针孔,指腹摩挲着封面的折痕,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这是小哲昨天早上塞给我的,说要是他三天不回家,就把本子交给纪委的同志。
当时我还骂他瞎操心,哪想到……”
陈谨接过笔记本,封面印着“环境保护志愿者”的烫金字样,已经被磨得模糊不清。
翻开扉页,一行钢笔字力透纸背:“园区排污实锤,下周交媒体。
”字迹边缘带着几道划痕,像是写的时候手在发抖。
再往后翻,密密麻麻记满了数据——“3月12日,远盛东排污口,PH值3.1,超标5倍”“4月5日,下游鱼塘死鱼200斤,水样送检被退回”“5月10日,夜间偷排,拍到罐车车牌号:滨海A”,每一页都贴着照片,灰蒙蒙的污水在镜头下泛着诡异的蓝绿色,岸边的芦苇枯成了焦黄色。
“这些都是小哲蹲了半个月才记下的。
”周明站在一旁,红着眼圈补充,“他说远盛白天排的水都经过处理,一到后半夜就把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排进海河,附近三个村的井水都发苦,村民去上访,每次都被‘正在调查’挡回来。
”
陈谨指尖捏着笔记本,纸页的粗糙感硌得指腹发疼。
他翻到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张简易地图,远盛化工园区的位置被红笔圈住,旁边标注着“秘密排污口:西墙根废弃管道”,地图角落还有一行小字:“高明远的司机常去园区后门的‘望江楼’包间。
”
“高明远……”陈谨默念着这个名字,指节骤然收紧。
远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名义上是董事长赵远盛,可圈内人都知道,高明远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
这人早年靠倒腾化工原料发家,后来搭上了市里的关系,生意越做越大,不仅是市人大代表,还挂着“慈善企业家”的头衔,去年更是以“纳税状元”的身份登上了本地财经杂志的封面。
“阿姨,这个本子我先带走,一定能派上用场。
”陈谨把笔记本塞进公文包最里层,“您放心,小哲的事,我绝不会让它就这么算了。
”
离开医院,陈谨直接驱车去了纪委办公楼。
张建军的办公室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低的谈话声。
他敲了敲门,听见“进”的声音才推门而入,只见张建军正对着电话那头说话:“……知道了王书记,远盛的事我会盯着,不会影响招商会的筹备。
”
挂了电话,张建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刚从医院回来?李哲的情况怎么样?”
“还在昏迷,情况不太乐观。
”陈谨把笔记本放在桌上,“张主任,这是李哲留下的记录,上面详细记了远盛偷排污水的证据,还有他们的秘密排污口位置。
我申请成立专项调查组,立刻对远盛化工园区展开核查。
”
张建军拿起笔记本翻了几页,眉头越皱越紧。
他没说话,从抽屉里掏出烟,点燃后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眼神显得格外凝重:“陈谨,你刚回滨海,有些情况还不了解。
下周就是全市招商引资大会,远盛是这次大会的重点推介企业,市里刚跟他们签了十亿的扩建协议,这个节骨眼上动他们,影响太坏。
”
“可他们涉嫌违法排污,还可能和李哲的车祸有关!”陈谨往前探了探身,“难道就因为要招商,就放任他们胡作非为?”
“不是放任,是要讲究策略。
”张建军弹了弹烟灰,语气沉了下来,“你以为远盛能做到今天的规模,就靠赵远盛那点本事?高明远不是普通商人,他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