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秉文兼武(3/3)
胡知县见小畜生不接腔,只好东扯葫芦西扯瓢。
什么西北地龙翻身,吾皇仁慈,减赋税赈灾民,奈何百姓无知,越江南来,扰动地方,滋生事端云云。
张昊懂了,这是要给劫持自己的案子定性结案,抿口茶缓缓点头。
胡知县见他没意见,话语又转回来。
什么幸有安境保民庙会,县里得以筹来善款,张家等士绅带头开粥棚、雇流民,否则天冷后又是一场灾难云云。
张昊好笑,江阴耆老已把此事刻碑为传,听说要载入县志,任秀才还专门抄了碑文给他看。
碑文开篇就是大明开国忠良之后,南直隶小三元茂才公张昊字浩然,尊师重道,敏而好学,倡行义举,才高行洁,资助官府募壮备倭,安境保民,善莫大焉。
文中记述了安境保民庙会之所以能延续,皆赖知府和知县两位老爷爱民如子,江阴士绅黎庶感佩张秀才义举,踊跃捐献,救助灾民,彰显吾芙蓉城千秋忠义之风,卟啦卟啦。
胡知县端起茶盏秃噜一口,有意无意的说出给张知府去了封私信。
张昊无语,拐弯抹角半天,这才是重点,算算时间,胡老师三年任期快考满,估计有些上进的想法。
老胡确实有想法,而且还不少。
去年小畜生张贴求师榜,闹出竞武会,大老粗们蜂拥而至,他差点吓尿,张知府来信要他赶紧制止,可是他根本止不住。
八方来客汇聚县城,络绎不绝,县衙临时加派关卡的税收直线上涨,几家会馆私下送来厚礼,也想借东风办庙会。
别说他不想停,士绅、胥吏和商民也不愿停,更别提那些不知打哪冒出来的粗鄙武夫,要是惹得他们闹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夹在张家父子中间,他两头受气,竭尽全力,总算把坏事变好事,庙会效果也不错,他觉得兴许还能从中捞份政绩。
晨起的雾气已经消散,太阳升起老高,后衙枝头蝶舞蜂忙。
张昊见胡老师呆坐,那双肥眼泡里的眼神有些迷茫,并不知道对方的神思早已飘远。
飘到了去年东城门外,校场搭建的两层阁楼高低的擂台上。
擂台之上,胡知县一身我大明禽兽补服,拿着张家作坊制作的铁皮喇叭,发表一通忠君爱国之语,接着向北舞蹈跪拜,遥祝吾皇千秋万岁。
这出表演搞得台上众人鸡飞狗跳,急急往地上跪趴,台下四面八方的人,有的自觉,有的被人拉扯,有的先,有的后,割麦一样纷纷跪倒,还真是难得一见的场面。
胡知县再次以大声祷祝吾皇万岁结束表演,不过与会的大老粗、泥腿子们蠢笨,对这一套比较生疏,附和得七上八下。
还是竞武会聘请的浙西武林名宿、十一路少林潭腿洪老爷子有眼色,大吼一声开擂,瞬间迎来台下轰天的叫好。
大会拨乱反正,圆满闭幕,此事至今思来,老胡还是忍不住给自个儿点赞,举重若轻、百姓交口称颂,这才叫官!
商家尝到甜头,今年联名求告,想把安境保民庙会延续下来。
他吃人家嘴软,比葫芦画瓢又搞一回,当然,天朝上国,文明之邦,比武不可能,杂技百戏班子比较和谐,会期恰逢端午,大伙共攘盛举,不失一方善政,可谓皆大欢喜。
私下给知府去信,一是汇报情况,二是想加深关系,奈何迟迟不见回音,最近他心里一直空落落的,看啥都不顺眼,一大早就和小妾吵了一架。
他不信张知府不知自家儿子的小三元是咋来的,他为张家、为这个混账玩意儿做牛做马,付出那么多,若不能得个好结果,实在心有不甘!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