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初出茅庐(3/3)
原来少爷知道,两兄妹方才吵起来,那女的大哭大叫,又是倭寇、又是官兵什么的,胖虎去偷看,这才发现是他们,少爷,姓齐的绝非良善!”
“通番走私者,无有良善之辈,老齐无非是不亲自出海。
至于那些为非作歹的假倭海盗,说穿了,就是给老齐这号人打工。
汪直、徐海之类,其实是从打工仔熬成了大财主,有了讨价还价的实力和本钱。
”
张昊坐进椅子里,琢磨小赫适才所说,倭寇、官兵?齐老狗面见幺娘兄妹,想干甚?
他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明白,索性抛开,把银子弄到手才是当务之急!
“赫大哥盯住隔壁兄妹俩,我去趟卫所。
”
出齐园来到街上,张昊忍不住又胡思乱想起来,甚至代入齐白泽身份,去猜度对方心思。
清倭是朝廷头号军国要务,北边的鞑子只能靠后,毕竟打不过人家。
之前谈生意时候,齐白泽要他照顾小书虫,难道是交代后事,真要干一票大的?
他被自己的想法吓一跳,连跑几个茶楼打探消息,没有任何关于盛源齐家的风闻。
别的小道消息倒是听了不少。
什么胡总督儿子游山玩水,各地官员逢迎,结果在淳安被海瑞治住毛病了;
什么曾经的江浙提督赵文华、得罪义父严阁老,肠破肚烂,死的好不凄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更多还是民间喜闻乐见的某某老汉扒灰,谁家妇人偷汉子之类的狗屁倒灶事。
眼看晌午,三人随便找了个酒楼。
饭菜上来,张昊问小二几句,发现是个地理鬼,赏了一钱银子,让其播报苏州新闻。
小二哥口若悬河,从芝麻讲到西瓜,最后抛出压轴大戏:
自封徽王的大倭寇汪直杭州落网记。
小二从胡大帅计擒汪直家小说起,中途歪楼到江南名伎、昆曲大家王翠翘身上。
王大家是富商罗龙文妻子,不幸被倭寇掳走,成了寇首徐海的压寨夫人。
这徐海原是杭州虎跑寺和尚,眼红族叔通番发财,也投奔怒海了。
在王大家劝说下,徐海归正,孰料胡大帅背信杀了徐海,王大家愤而自尽。
“小公子,这都是因为罗龙文狗贼哄骗了王翠翘,才会如此啊!”
小二哥的眼泪说来就来,显然是那位江南娱乐圈儿顶流王大家的真爱粉。
胖虎心思全在饭菜上,吃得满嘴流油。
老李已经填饱肚子,默默饮茶,面无表情。
污蔑胡大帅背信弃义,小二哥三观不太正,不过张昊还是点点头,肯定了劳动人民的朴素价值观。
罗家墨锭享誉大明士林,罗龙文是名人,他难免好奇,多问了几句。
原来罗龙文是胡大帅幕僚,因此去忽悠旧妻王大家,让她劝说徐海归顺。
徐海被胡大帅宰掉,罗龙文渣男无情,得鱼忘筌,并没有与王大家再续前缘。
张昊认为王大家不会因此自杀,毕竟失节在先,想死早就死了。
他追问小二,闹了半天,王翠翘之死竟与胡大帅有关。
胡大佬把王翠翘当成物件,许给帐下一个土官,王大家羞愤情绪直接拉满,选择了自杀。
“王大家命运多舛,痛哉!”
张昊感慨一句,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严重怀疑齐白泽召集悍匪幺娘兄妹,是为了营救汪直。
他又追问小二,汪直是如何被抓的。
可惜小二只知汪直在杭州被抓,茅海峰为救义父与官兵对垒岑港,其余一概不晓得。
他觉得老李擒下幺娘兄妹不难,前提是先把银子搞到手,然后再活捉二人审问,查案顺便一雪前耻,就酱紫!
谢过小二哥,三人出酒楼去左卫千户所。
张昊来苏州之前,考虑过如何应对现银支付。
江南标布衣被大明,所谓标布就是好棉布,可染可漂,结实耐穿,深受军民喜爱。
车船日夜南北货卖标布,路途遥远,盗贼窥伺,民间有标客押运,官方有标兵。
标客即老刀此类,标兵并非押运标布得名,而是这些士卒属于将官麾下亲兵精锐,忠心耿耿,押运重要物资的担子,自然落在标兵肩上。
他打的就是官兵主意。
喜欢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请大家收藏:()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