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义不容辞(2/3)
张昊端茶碗吹吹漂浮的碎茶叶沫子,先扯淡。
“我们那边卫所田地差不多都租了出去,过来路上,见这边还有军户在田里忙活,大肉天热不耐久放,大伙农忙辛苦,打打牙祭也好。
”
“老沙那边我知道,虽说要兼顾靖江与江阴两处江防,不过他单独在外,不用看卫指挥衙门那些老爷们的脸色,日子比我们好过。
这边势豪大户太多,右卫因田地与地方龃龉不合,我们左卫老爷宁肯自己屯田,也不愿吃租,日子过得清苦,劳秀才破费,着实承情。
”
老钱感谢一番,试探说:
“老沙是蜀地人,秀才一口好官话,吴语也少,倒是奇怪?”
就怕你不问,张昊笑道:
“学生老家北直隶,家父宦游,现任常州知府,我从小随家人来这边,北地口音依旧难改。
”
你娃子一直在逗我玩是吧!怪道一个小孩子有这般气势。
老钱“哎呀!”一声,慌忙起身告罪。
张昊赶紧避让,把他按进藤椅里。
“老叔你要是客气就见外了,沙千户时常跟学生开玩笑,从不讲那些繁文缛节,我从小调皮,最爱去卫所玩耍,就是觉得这里像家一样。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钱是六品百户,比知县还高一级,奈何大明文贵武贱,眼见知府公子这般客气,还要与他攀交情,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二人都存着结交心思,聊的就比较深入了。
张昊专捡那些关乎大头兵切身利益的事说。
大明无论沿海九边还是内地卫所,既然屯田,那就和农户别无二致,薪资福利牵心扯肺。
说起这些事,老钱大倒苦水。
其实老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明军户世袭,武官亦然,天生自带金饭碗。
而且卫所军户、刑名、钱粮、教育等自成一系,虽与地方体系交叉,却互不统属。
老钱此类世袭军官,实质是地方势豪大户的一份子,侵吞军田、克扣军饷乃基操。
至于军卒,跟地主家长工似的,朝廷有规定,卫指挥、同知、佥事只能取四人做勤务,实际上,下级都是将官仆役。
地方各级文官衙门遇有差事,也来借调军兵,不仅文武官员把他们呼来喝去,甚至连张秀才也能使唤这些廉价劳力。
张昊问起胡总督清倭的事,老钱直摇头。
去年倭寇头目汪直率众盘踞舟山,志在互市海贸,胡大帅想要抚剿并举,分化其势。
也不知道咋整的,硬是把汪直忽悠上岸,推杯换盏,诸事敲定,汪直喜滋滋游览故地。
不料江浙巡按王本固突然跳出来截胡,把汪直捉拿下狱,上疏弹劾胡大帅通倭纵寇。
汪直义子茅海峰大骂胡大帅背信弃义,与官军死磕,战事一直没断过,官兵死伤惨重。
“来苏州之前,我去办关凭,听衙门书吏说,不但江浙卫所精兵被抽调前线,我们常州民壮也被征召,跟着兵备副使王崇古去了宁海,一场大战怕是躲不掉啊。
”
老钱见小秀才有些事比他知道的还详细,也不隐瞒,敞开话匣子猛喷。
“自打闹倭寇,哪一年不打仗?宁波府那边一直没消停,好在倭狗没了主心骨,早晚要散。
岑港现今最多四五千倭寇,他们火枪比咱厉害,朝廷限期破敌,一战就死了小两千。
农忙前伤病送回来,每个所里都死了人,战兵不够用,只能抽屯军顶上······”
二人正聊着,大院里又是一阵聒噪,城防换值的官兵回来了。
老钱出厅交代东门下值的旗官:
“肉菜留下,活豚送老营,其它先放东院仓库。
”
张昊拱手作别。
“老叔,押运的事就拜托你,用人时候再来叨扰,还望转告兄弟们,不会让大伙白忙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