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山海关外,尘土飞扬的官道上,一支风尘仆仆的队伍正缓缓前行。
队伍前后是身着劲装的族兵,手持长枪,神情警惕,中间簇拥着数十辆马车,载着老弱妇孺与辎重,虽面带疲惫,却难掩眼中的坚毅。
队伍最前方,一名身着淡蓝色衣裙的女子端坐于骏马之上,青丝如瀑,仅用一支碧玉簪束起,面容清丽绝尘,眉宇间却带着几分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锐利,正是辽东士族沈家的嫡女——沈落雁。
沈家世代居住辽东,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亦是手握数千部曲的豪强。
清军攻占辽东后,推行剃发易服、圈地为奴的暴政,沈家不愿屈从,族中男子奋起反抗,却惨遭清军屠戮。
沈落雁强忍悲痛,率领剩余族人、部曲,带着家族积累的典籍、物资,历经艰险,一路向西逃亡,听闻山海关新立“周”朝,昭武帝李明远坚守抗敌、安抚百姓,便决意前来投奔,希望能借其兵力,为族人复仇,为辽东百姓雪恨。
“小姐,前面就是山海关了!”一名忠心耿耿的老管家勒住马缰,指着前方巍峨的关城,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与释然。
沈落雁抬眸望去,山海关城墙高耸,旌旗猎猎,“周”字大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城楼下士兵严阵以待,虽戒备森严,却秩序井然,与沿途所见的残破景象截然不同。
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加快速度,前往关城通报,就说辽东沈氏女沈落雁,携家族部曲前来投奔,愿为昭武帝效力,共抗清军!”
“是!”
队伍抵达山海关下,守城士兵验明身份后,不敢怠慢,即刻上报。
此时,李明远正与吴应麒、夏国相等将领在宫中议事,商议如何应对唐通可能发起的第二次攻城。
听闻辽东沈氏来投,且为首者是一位女子,李明远心中好奇,当即下令:“宣她进殿!”
片刻后,沈落雁步入大殿。
她身着素雅衣裙,不施粉黛,却自有一股书卷气与英气交织的气质。
面对殿上的帝王与文武将领,她不卑不亢,屈膝行礼:“辽东沈氏女沈落雁,见过昭武帝陛下!愿陛下圣躬康泰,大周国运昌隆!”
李明远打量着她,见其虽为女子,却举止得体,眼神坚定,心中暗赞。
他抬手示意:“沈姑娘请起。
朕听闻沈氏在辽东颇有声望,为何会携族前来投奔?”
沈落雁起身,目光扫过殿上众人,语气沉痛却铿锵:“陛下有所不知,清军攻占辽东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沈氏族人奋起反抗,却惨遭屠戮,数千族人仅余此数百之众。
臣女听闻陛下登基抗敌,坚守汉家气节,不愿屈从于顺、清二贼,特率族人前来投奔,愿倾尽所有,辅佐陛下,驱逐鞑虏,收复失地,为辽东百姓报仇雪恨!”
说到动情处,她眼中含泪,却强忍着没有落下,那份坚韧与决绝,让殿上将领们无不动容。
吴应麒沉吟道:“沈姑娘一片赤诚,令人敬佩。
只是如今山海关腹背受敌,唐通大军在外,多尔衮虎视眈眈,姑娘带来的部曲虽忠心,却战力有限,恐怕难以……”
“将军此言差矣!”沈落雁打断他的话,语气自信,“臣女虽为女子,却也略通兵法谋略。
如今山海关虽处绝境,却也并非无计可施。
唐通大军看似势众,实则军纪涣散,粮草不足;多尔衮虽有十万大军,却心存观望,意在坐收渔翁之利。
只要策略得当,不仅能击退唐通,更能震慑多尔衮!”
此言一出,殿上众人皆是一惊。
夏国相挑眉道:“哦?不知沈姑娘有何妙计?不妨说来听听!”
李明远也来了兴趣,示意道:“沈姑娘但说无妨,若真有良策,朕必当重用!”
沈落雁走到殿中央的军事地图前,玉指轻点地图上的山海关与周边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