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3)
”
“但若太子殿下与诸位皇子无所作为,大明覆灭便是注定之局。
”
“那么现在,太子殿下是要立刻杀我?”
“还是先听听我这‘胡言’从何而来?”
燕长倾似笑非笑地看着朱标,丝毫不担心他会冲动行事。
即便朱标真被激怒,在场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诸侯王,岂会坐视不理?
事关大明国运存亡,即便是太子朱标也无法独断专行。
这江山社稷,终究不只是朱标一人之天下,更是诸位藩王共同的基业。
若不能自证所言非虚,今日定叫你血溅当场!
朱标凝视燕长倾良久,终是沉声落座。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等皇子亦相继入席,目光如炬地盯着这个胆敢预言大明国祚不过二三百年的大胆狂徒。
燕长倾从容转身,执起自制的粉笔在黑板上挥毫:
洪武九年圣上钦定宗室岁禄,亲王五万石,郡王六千石,可有不实?
确是如此。
朱樉拧眉应答,不解其意。
既无错漏,那便好说。
算学之道博大精深,今日便与诸位演示这推演计量之法
以陛下现有十七位皇子为始,除储君外,尚有十六位亲王需朝廷供养。
按亲王岁禄五万石计,十六位亲王年需八十万石,看似不多。
再算郡王俸禄。
想必陛下不会限制龙子凤孙开枝散叶?
若每位亲王育有五子,除去承袭爵位的世子,尚有六十四位郡王。
郡王岁禄六千石,六十四位郡王年耗三十八万四千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合计亲王郡王岁禄一百一十八万四千石。
此数不过占当今岁入十八至二十分之一,不知可算得准?
燕长倾目光越过众人,直指末座的太子朱标。
这数字乃是他参照史载洪武元年岁入一千六百万石,及洪武二十六年两千万石所推。
无论是坐在教室后方的太子朱标,还是隐匿在暗室中的朱元璋,此刻都难以置信地注视着燕长倾。
大明一年的财政收入,即便算不上绝密,也仅有皇帝、太子、丞相和户部尚书等朝廷核心人物才能掌握。
像燕长倾这样区区从九品的算学博士,根本不可能接触到如此机密的信息!
不必惊讶,这同样是通过数学建模推算得出的结果。
燕长倾察觉到朱标眼中的震惊,从容解释道。
坐在第二排的朱棣眉头紧锁,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却又未能完全领悟其中的关键。
让我们回到皇室宗亲的问题。
暂且不论其他宗室,仅以陛下直系子孙为例。
假设每二十年为一代,每位亲王、郡王的后裔以五人为基数,来推算未来皇族人口规模。
洪武十二年,第一代皇族十六人。
洪武三十二年,第二代皇族八十人。
洪武五十二年,第三代皇族四百人。
燕长倾有条不紊地列出计算结果,朱棣猛然瞪大双眼,几乎要站起身来——他终于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
暗室中的朱元璋更是如遭雷击,僵立当场。
......
洪武七十二年,皇族两千人。
洪武九十二年,第五代皇族一万人。
洪武一百一十二年,第六代皇族五万人。
听到这里,不仅朱棣神色剧变,就连向来沉稳的朱标也面露惊骇。
洪武一百三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