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3)
的目标。
他需要借助这些番商来完善自己的履历。
没有人天生知晓一切,即便真有这样的人,也绝非寻常之辈。
而在古代,一个异于常人者会遭遇怎样的对待?
或许会被视为圣人降世,也可能被当作妖孽转生。
但无论是圣人还是妖孽,只要超出常理,便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古人无法确定这样的人究竟是福是祸,因此他们的应对方式往往简单直接——
除掉他!
无论圣人还是妖孽,只要一死,便再无后患。
为了避免这样的风险,燕长倾一直在为自己的知识寻找合理的来源。
比如他的世界地理学识。
一个自幼长在南京城、从未远行之人,却通晓世界地理,这显然不合常理。
就像盲人未曾摸象,却能准确描述大象的样貌,甚至细节纹理——这绝非正常。
但若有人将大象的特征告知盲人,盲人再加以推演归纳,最终得出完整形象,虽仍显离奇,却勉强可算人之所为。
前者非人,后者尚在常理之中。
燕长倾需要的,正是这些番商来充当“告知”他世界地理的人。
他可以根据番商“提供”的信息,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地理学问。
至于番商是否真懂地理,是否真的告诉过他,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旁人曾见过他与番商交谈。
只要留下这一印象,日后若有人问起他的知识来源,他便能推给这些番商。
如此,他的世界地理学识便有了合理的出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据可查,便不会被视作异端,这就够了。
至于是否会有人找番商验证他编造的说辞,燕长倾丝毫不担心。
且不说那些海外商贾交易结束后是否会继续滞留南京,即便真有人找到他们暗中查证也无妨——结果只会印证他所言非虚。
燕长倾确实在与番商交流世界地理,特别是航海知识。
只不过这些早期大航海时代的开拓者,连西班牙葡萄牙都尚未形成系统的航海理论,所得信息实在有限。
但再零碎的知识,终究是货真价实的航海见闻。
至于如何将零星片段推演成完整的世界地理体系?燕长倾理直气壮:天纵英才加博览群书,推演所得有何不可?!
......
这般离奇之事,史上确有先例!
三国东吴万震,因出身所限未能游历南方,遂广罗典籍,借贵霜、真腊等国商旅携来之物,撰就首部海外地理专着《南州异物志》。
此书不仅详述中南半岛,更涉猎非洲、罗马——那可是公元三世纪!比大明洪武朝早了一千多年!
更惊人的是其记载准确性,直至宋代仍被《太平御览》引述。
后世残本考据显示...
三国时期万震撰写的《南州异物志》,其记载内容与两千年后的现代考证资料高度吻合!
这就是真正的大师风范!
虽然万震从未踏足《南州异物志》中记载的异域,仅凭他人转述与自身考证,就完成了后世千年都难以超越的海外地理着作。
面对这样的真才实学,燕长倾深感自己的学识还远远不够。
去年岁末,燕长倾从海外商人手中获得几颗马铃薯后,对这些异域商旅愈发关注。
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十八最早提及:土芋,又名土豆、黄独......
这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