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功法(2/3)
都是怎么描写魔法师、修仙者修炼来着?
“他沉下心神,用意念沟通(用心感应)魔法元素(灵力),驱使祂们……”
把魔法元素/灵力换成“蜂群”完全没问题啊!
但荣毅认为这种方式存在一个“隐患”。
荣毅是可以在近距离感应其他人体内的“蜂群”并控制祂们的。
他怕有些“天赋异禀者”特别擅长意识领域,也摸索出控制其他人体内“蜂群”的办法,而且比他本人更擅长此道。
那对方就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反过来影响他体内的“蜂群”,进而对他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伤害。
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但荣毅可是准备“长生久视”的,再低的概率放到漫长的时间轴上都会变成必然事件。
最稳妥的就是永远都只有荣毅知道“蜂群”拥有“集体意识”,可以通过意识与其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
其他修真者虽然采用“意识沟通主动驱动”模式进行修炼,但他们得把“蜂群”当成没有意识的“灵力”,只会向“蜂群”传递荣毅设定好的某些特定意识信号。
听起来似乎是个悖论:用意识驱动某物,但又要求被驱动者是没有意识的死物,接收不到外界的意识链接?
这是用意念掰勺子吗?谁知道这其中是什么原理?
好在荣毅的大脑被强化之后不但智商激增,灵感也是爆棚,所以他找到了解决方法。
不希望修真者了解到“蜂群”的本质,又不打算通过现实中制造恶劣环境等方式走“应激式驱动”的路子,那能不能通过一些心理暗示影响修真者,使他们下意识地产生某些强烈的情绪,进而使“蜂群”被动地受到“意识驱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例如,通过看一些关于人死亡时的痛苦影像,使修真者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当这种情绪强烈到一定程度,“蜂群”会在“宿主”并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强化宿主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死亡危机吗?
心理学上有一种暗示效应,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形式,如图形、声音等对他人的思想、情绪、行为等进行潜在的影响,使其产生某种感知、信念、态度或行为。
这种暗示效果在催眠方面已经有着广泛的应用。
荣毅曾经在“某点”上看过一本设定新奇的修真小说,说的是:主角穿越后通过观看乌龟、太阳等事物并展开联想,成功领悟了各种牛B的功法。
这种设定给了荣毅极大的启发。
比如:一张利用图片心理学知识绘制的图画,暗示效果是激发观看者对肌肉力量的渴望,能不能激发“蜂群”对肌肉的强化?
循着这个思路,在突击掌握了“心理学”、“催眠学”、“绘画”、“古典文学”等等相关技能后,荣毅绘制了一张《观想图》。
这是一只外形如狮、却顶着一张牛脸的生物。
它人立而起,仰天怒嚎,鲜红的鬃毛化成火焰直冲天际,全身肌肉虬结,怪异的骨刺遍布全身。
最奇特的是牛脸上的双眼,每只眼里有三个瞳孔,它们彼此交叠,眼中向外射出扭曲的光线。
这幅画的效果首先是从眼中射出的扭曲光线开始:这些线条具有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效果,观看者被线条吸引,注意力随后会沿着线条射出的方向集中到牛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