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首传情报,初获粘杆处信任(3/3)
口信:“徐先生说,你传递的情报很准,王爷很满意。
月底初三的行动,你不用亲自去码头,只需在翰墨斋盯着,若有变故,就点燃后院的红灯笼,会有人来接应你。
”
这意味着,粘杆处终于信任他了,不再让他去前线冒险。
墨苏心里涌起一丝暖意,却很快被理智压下去——他知道,这份信任是暂时的,一旦他失去利用价值,随时可能被抛弃。
老周又递给他一个小瓷瓶:“这是‘假死药’,若被三爷党或潜龙阁抓住,服下后会昏迷三个时辰,像真死一样,醒来后无大碍。
徐先生说,以防万一。
”
墨苏接过瓷瓶,紧紧攥在手里。
这瓶药,既是“退路”,也是“警告”——粘杆处已经为他想好了“后事”,也在提醒他,不能失败。
【三爷党的监视】
离月底越来越近,三爷党的监视也越来越严。
陈梦雷每天都来翰墨斋,美其名曰“检查包装”,实则是确认墨苏没有异动;纳兰承志则借口“整理文稿”,天天待在抄书间,眼睛时不时瞟向库房的方向;甚至金东家也来了几次,假装对账,实则是查看账本有没有异常。
墨苏应对得滴水不漏——陈梦雷来检查,他就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木箱,里面装满石头,假装是“样品”;纳兰承志待在抄书间,他就故意抄写《皇极典》的手稿,时不时“请教”他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金东家对账,他就拿出真账本,上面记着些普通的买卖,没有任何破绽。
但他知道,这只是表面平静。
月底初三那天,所有的矛盾都会爆发,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最后的准备】
月底初二的晚上,墨苏将所有情报副本都放进灶台密格的下层,与毒药、短刀放在一起。
他又将父亲的《左传》批注本贴身藏好,这是他唯一的念想,也是他活下去的动力。
他检查了后院的红灯笼,确保一拉绳子就能点燃;又将假死药放在袖中,随时能拿到;最后,他打开库房,将那些准备好的木箱搬到门口,里面装满石头,外面用铁皮加固,看起来与真的藏银木箱一模一样——这是给三爷党和潜龙阁的“诱饵”。
做完这一切,他坐在柜台后,看着窗外的月光。
月光洒在琉璃厂的青石板上,显得格外冷清。
他想起王大娘,不知道她在乡下过得好不好;想起阿福,不知道他有没有好好读书;想起父亲,不知道他的冤案什么时候才能查清。
“爹,娘,”墨苏轻声说,“明天就是初三了,儿子会活着回来,一定会查清真相,还你们一个清白。
”
窗外的梆子声响起,三更了。
墨苏吹灭油灯,躺在冰冷的炕上,却没有丝毫睡意。
他知道,明天将是一场生死之战,三爷党、潜龙阁、粘杆处都会卷入其中,而他,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棋子”,只能赢,不能输。
天快亮时,墨苏终于睡着了。
梦里,他回到了扬州的小院,父亲在教他写“隐字诀”,母亲在旁边煮着粥,粥香弥漫在整个院子里,温暖而安稳。
可他知道,这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他现在是粘杆处的“寒砚”,是三爷党的“门人”,是潜龙阁的“目标”,只能在刀尖上行走,直到迎来最后的黎明。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纸,照在案上的《左传》上,父亲批注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格外醒目。
墨苏睁开眼,握紧了拳头——无论前路多险,他都要走下去,哪怕粉身碎骨,也绝不回头。
他起身洗漱,换上最体面的长衫,左手小指的假疤在晨光下显得格外真实。
他打开店门,迎接新的一天,也迎接那场属于他的“战争”。
远处,永定桥的方向传来隐约的钟声,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敲响了前奏。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墨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