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密信加密,改进传递方式(3/3)
书肆的,自然常与书打交道,哪有什么‘不能说的话’?”说完,扔下两个铜板,转身就走。
走到茶楼二楼,墨苏立刻对老茶头说:“巷口的测字摊有问题,摊主在试探我与‘书’的关联,恐怕是潜龙阁的人,想通过观察我常用的典籍,反推密钥本。
”
老茶头皱起眉头:“那怎么办?总不能不用书页密码吧?”
“得再加层‘障眼法’。
”墨苏从袖中摸出本翻旧的《论语》,“以后传递密信,都夹在这种常见的典籍里,编码里故意掺几个《论语》的页码,让敌人以为《论语》是密钥本,实际咱们还用之前的规矩。
另外,我在密码印的孔阵里,加了个‘错误位’,比如第3个孔永远是空的,即便敌人拿到印章,按孔阵算出来的编码也是错的。
”
【传承之思:砚底的错误算法】
入夜后,墨苏坐在槐树下,借着月光,在父亲的“清白砚”底部,用细铁钎刻下新的纹路。
这纹路不是别的,正是书页密码的“错误算法”——他故意将“卷-页-行-字”的顺序,刻成“卷-行-页-字”,若日后自己被俘,敌人从砚底找到这“算法”,按此破译,得到的只会是混乱的文字,根本无法获取真实情报。
刻完最后一笔,墨苏轻轻抚摸着砚底的纹路,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制印的场景。
那时候父亲总说:“做手艺的,要给自己留条后路;做人的,要给别人留份余地。
”如今他在密信里加“错误位”,在砚底刻“错算法”,既是给自己留后路,也是给那些可能被俘的同伴留条生路——若有人落入敌手,只要报出这“错误算法”,就能暂时蒙混过关。
他又想起李光地留下的宋版《朱子语类》,从书页间抽出那张“防风草解迷魂香”的纸条,用新的书页密码,将其编码:“历045-18-3-2(防)、历088-23-1-5(风)、历023-31-2-4(草)、历067-15-4-1(解)、历091-27-3-6(迷)、历034-42-1-3(魂)、历076-19-2-8(香)”,然后盖上密码印,夹在《历象类》第45页,等着老茶头来取。
窗外的月光,洒在砚台和典籍上,泛着淡淡的光晕。
墨苏知道,这套“书页密码+密码印”的组合,虽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却能在西山诗会前,最大限度地保护情报安全。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诗会开始前,将“迷魂香破解法”“蒙古骑兵应对策”等关键情报,安全传递给粘杆处的每一个人,确保这场生死之战,能有惊无险。
暮春的最后一阵风,吹落了槐树上最后几朵花,落在墨苏的案上。
他拿起那枚密码印,在纸上轻轻一盖,“翰墨斋藏书”五个小字清晰可见,只有他知道,这看似普通的印章下,藏着能扭转战局的秘密。
他握紧印章,心里充满了坚定——无论潜龙阁的手段多狠,八爷党的阴谋多毒,他都要用这方寸之间的智慧,守护住自己想守护的一切,为父亲的冤案,为天下的清明,拼尽全力。
喜欢墨苏传请大家收藏:()墨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