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崇祯何年?(3/3)
身上的号衣早已湿透,紧紧贴在皮肤上,又闷又痒。
他不断偷偷观察着四周的地形,寻找任何可能逃脱的缝隙,但六名士兵看似随意,实则站位严密,前后左右将他围在中间,目光几乎没有离开过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不容易挨到了昨日坠崖的山谷附近。
熟悉的土黄色绝壁和那股混合着腐朽草木的怪异气味再次扑面而来。
“王先生,药材在何处?请尽快采掘,日落前需赶回大营。
”什长勒住马,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催促。
王鼎翻身下马(几乎是被半抱下来的),脚一沾地,腿肚子都在打颤。
他环顾着这片在记忆里变得陌生又庞大的山谷,心中一片茫然。
坠崖的具体地点?他当时天旋地转,哪里记得清!
“呃…诸位军爷辛苦,”王鼎抹了把汗,指着前方茂密的灌木丛和陡峭的坡地,“此间地形复杂,药材多生于险僻之处。
小人一人进去仔细搜寻即可,诸位军爷不妨在此歇息等候?也省得被荆棘刮坏甲胄…”
“不必。
”什长面无表情,手一挥,“我等奉命护卫先生安全,寸步不离!先生尽管采药,我等自会跟随。
甲胄刮坏,总比丢了人强。
”他身后几名士兵发出几声低沉的哄笑,眼神里的警惕丝毫没有放松。
王鼎的心凉了半截。
寸步不离!这还怎么找机会?
无奈,他只好硬着头皮,装模作样地弯下腰,在草丛里、石缝间胡乱扒拉着。
看到任何长得有点特别的野草、藤蔓,就拔起来,塞进随身带着的一个破麻袋里。
他根本不懂草药,全凭感觉瞎蒙。
什么车前草、狗尾巴草、不知名的蕨类…乱七八糟塞了半袋子。
时间一点点流逝,日头渐渐西斜。
王鼎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后背的鞭伤被汗水一渍,更是火辣辣地疼。
王鼎像个没头苍蝇,在茂密的灌木丛里乱钻。
他一边装模作样地东翻西找,一边用余光观察身后士兵,希望能找到逃跑的机会。
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六个士兵,除了一人看守马匹,剩余五人紧紧跟随,像五道甩不掉的影子。
残阳如血,将崖壁染上一抹凄艳。
一阵山风呼啸而过,吹得高处枝叶乱颤——那只灰扑扑的编织袋赫然显现,如同一个悬空的秘密,瞬间攫住了所有目光。
“那是何物?”领头的什长眯起眼,手按在了刀柄上。
王鼎心头一紧,喉头发干,忙道:“是…是小人家传的药材,坠崖时侥幸挂在了上面。
”
什长仰头,粗壮的树干和那根高悬的细长树枝令他皱紧眉头。
“娘的,生得这么刁钻!”他啐了一口,“这光溜溜的没法攀,除非改日带了斧钺,再寻个善攀的猢猴来,砍了那枝子才行……”
正说着,树下另一军士忽然弯腰,从枯草丛中拾起一板东西。
“咦?这又是个什么玩意儿?”他捏着那板银白相间、光滑异常的“小匣子”,满脸疑惑。
几人立刻围拢过来,将药盒在手中传递。
有人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上面微凸的印刷字。
“这…这上面是字么?”他迟疑道,语气里全是难以置信。
“胡扯!哪家的字能写的这般细小工整?”另一人反驳,“瞅着像符咒,又像是巧匠刻的花纹。
”
“就是字!可…可这得是什么样的笔,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么小的字?”先前那人争辩着,几乎要将药盒贴到眼前。
什长一把夺过,捏在指尖反复察看,那冰冷光滑的触感和非纸非木的材质让他心底窜起一股莫名的寒意。
他狐疑地瞥向:“这是…药?”
“当然是药,祖传秘方,中药熬制,碾磨成粉状罢了”王鼎心里嘟囔着,一群土包子,竟然没有一个识字的!难怪封建王朝要灭亡,教育强国的道理都不懂!
什长抬头望了望高高挂在树枝上的编织袋,那编织袋一角被划开一个口子,隐约有白色包装盒露出小半截。
“应该是上面掉下来的,大家再找找,看地上是否还有”
士兵们立即散开四处寻找,果然陆续有发现。
在士兵散开寻找时,王鼎突然有逃跑的冲动,却发现该死的什长目光炯炯地望着他。
最后汇总到王鼎手中的是六盒阿莫西林胶囊。
逃跑无望的王鼎沮丧的看了看药盒上的说明,还好,消炎的!回去先给陈三他们几个吃几颗吧。
回到军营,天已黑透。
营地里燃起了篝火和火把,人影幢幢。
王鼎被“护送”回他那顶散发着汗臭和药味的帐篷。
他像被抽掉了骨头一样,瘫倒在冰冷的草铺上,连手指都不想动一下。
逃跑,彻底失败了。
可这用谎言和侥幸换来的几盒阿莫西林,又能支撑多久?这个步步惊心的“神医”角色,他又能扮演到几时?无尽的沮丧和深重的疲惫,如同沉重的夜幕,将他彻底笼罩。
喜欢大明神医请大家收藏:()大明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