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定策(2/3)
是!”
房玄龄立刻出声附和。
“唯有打疼他们,才能换来尊重!”
程知节等将领也纷纷吼道。
文官主和派还想反驳,但面对李世民这番有理有据、气势磅礴的言论,一时竟有些词穷。
龙椅上的李渊,目光在激动的主战派和面色难看的裴寂等人之间流转,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显然内心正在激烈权衡。
是选择看似稳妥实则后患无穷的“和”?
还是选择风险巨大但可能一劳永逸的“战”?
这个决断,重若千钧!
而此刻,唯一被罚“禁足”的太子李建成,却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仿佛一个局外人,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场由他亲手引爆、如今正走向白热化的辩论。
他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他那慷慨陈词的二弟身上,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喜色和欣慰。
“合该如此,合该如此啊!我大唐日后的天可汗,就该有如此胆魄!”
在李建成看来,二郎李世民此刻的举动虽然稍显激烈,尚未达到历史上那种炉火纯青的政治手腕,但那份锐意进取、不畏强权的锋芒已然毕露。
他心中甚至带着一丝“养成”的玩味,觉得还有的是时间来慢慢调教这位未来的明君。
然而,就在李建成尚在暗自品评、想入非非之时。
“儿臣——死谏!”
李世民猛地撩起衣袍下摆,朝着李渊的方向,轰然跪倒在地!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如同惊雷般再次炸响在太极殿!
这一下,真真是捅了马蜂窝!
“臣等——死谏!!”
呼啦啦——!
以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为首的全体武将,以及房玄龄、杜如晦等秦王一系的文臣,乃至所有被李世民那番言论激起血性的主战派官员,在这一刻,仿佛收到了无声的号令,齐刷刷地全部跪倒在地,异口同声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
声浪汇聚,直冲殿宇穹顶!
得!
刚刚因为魏征“和稀泥”才勉强从世家逼宫的架子上被放下来的老李头,这下子,被自己亲儿子和满朝大半的文武,用更激烈、更不容退缩的“死谏”,给结结实实地重新架了起来!
而且,这次架得比刚才更高、更狠!
刚才还只是“乞骸骨”的辞官威胁,现在直接是“死谏”——以性命和前程相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最关键的是,这次可没有魏征再来和稀泥了!
因为,就连那位以刚直着称的魏征,此刻也赫然跪在主战派的人群之中,面色肃然,显然完全认同了秦王的立场!
裴寂看着眼前这黑压压跪倒一片、气势惊人的主战派朝臣,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他心中不由的暗暗懊悔,捶胸顿足:
“失策!失策啊!老夫怎么就没有想到抢先来这一出‘死谏’呢!竟让秦王抢了先机,占了这大义名分和气势!”
他现在若是再带领主和派跪下“死谏”主和,不仅显得东施效颦,毫无力量,反而会更加激化矛盾,让陛下更难下台。
一时间,主和派阵营鸦雀无声,人人面色灰败。
他们知道,在对方如此决绝的姿态面前,他们已经失去了所有转圜的余地。
整个太极殿的压力,仿佛都凝结成了实质,重重地压在了龙椅之上。
李渊的脸色,已经从铁青变得有些苍白。
他看着下方跪倒的次子,以及那大批的文武重臣,尤其是那些追随他起兵、为他打下江山的骄兵悍将……
他知道,人心向背,已然分明。
他知道,这个决定,已经不由他个人喜恶来掌控了。
若他一意孤行坚持主和,且不说能否压下这汹涌的民意,光是这朝堂,恐怕立刻就要分崩离析!
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
当他再次睁开眼时,眼中已是一片帝王的决断与凛然。
他没有看裴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跪在最前方的李世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清晰地传遍大殿:
“秦王……暨众位爱卿……”
“平身。
”
这两个字,如同特赦令,让所有跪地的臣子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紧接着,李渊的声音陡然变得高昂而充满力量,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突厥颉利,狼子野心,犯我疆土,欺人太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朕,决意——”
“战!”
“吾皇圣明!!”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瞬间从主战派官员口中爆发出来,声震屋瓦!许多武将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渊抬手,压下欢呼,继续下令,语速快而清晰:
“秦王李世民!”
“儿臣在!”
李世民豁然抬头,眼中精光爆射。
“朕命你为行军大总管,总领北上抗突厥一切军政事宜!陕东道、河北道诸州兵马,皆受你节制!务必……打出我大唐的威风!”
“臣——领旨!必不负父皇重托!”
李世民重重叩首。
“尉迟敬德、程知节……”
“末将在!”
“命你二人为前锋总管,整备兵马,克日出发!”
“得令!”
一道道命令从李渊口中发出,整个大唐的战争机器,开始高效地运转起来。
而在这场风暴中,始终作为“旁观者”和“导火索”的太子李建成,看着终于被逼着做出正确决定的父亲,看着意气风发、接过征讨大任的二弟,看着那些欢欣鼓舞的将士……
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轻松而愉悦的笑容。
“这才对嘛……”
“刀子,就得用在该用的地方。
”
“内部清理的时机,也快到了。
”
他轻轻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太子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