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苏慧娘到来(2/3)
娘,拜见越王殿下,王妃娘娘。
”
李贞目光锐利,迅速打量着她。
她的手指纤细,指甲修剪整齐,但指节处有明显的茧子,是常年握笔所致。
裙摆和鞋面上沾着些许未干的泥点,显然是一路步行而来。
她的站姿看似平静,但微微紧绷的肩膀和下意识抿紧的嘴唇,透露出她内心的紧张与戒备。
“苏姑娘不必多礼。
”李贞走到主位坐下,示意武媚娘坐在身旁,语气平和,“听闻姑娘欲应文学馆之聘?不知姑娘擅长何种学问?”他并未因对方是女子而轻视,也没有立刻表现出过分的热情,态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苏慧娘抬起头,目光坦然迎向李贞的审视:“民女不敢妄言擅长。
先父在时,曾教民女读过些诗书,略通文墨。
此外,因家道变故,民女于钱粮计算、户籍田亩等实务,亦曾留心涉猎。
”
她的话语简洁,没有寻常女子的娇怯,反而有种历经磨难后的沉稳。
武媚娘在一旁静静观察,心中暗赞此女气度不凡,绝非寻常闺阁女子可比。
李贞心中一动,决定不按常理出牌。
考校诗文?那是士族炫耀才情的把戏,他需要的是能做事的人才。
他略一沉吟,开口道:“既然姑娘提及实务,本王便不考校诗词歌赋了。
眼下洛阳米价虽已平稳,但冬日将至,贫苦百姓越冬艰难,若官府欲行赈济,当以何种方式,既能惠及百姓,又可防止奸猾之徒冒领,且不至损耗过巨?姑娘可有何见解?”
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复杂的问题,涉及行政管理、资源分配和风险控制。
武媚娘也微微侧目,想听听这位落魄官宦之女如何应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慧娘似乎并未感到意外,她沉吟片刻,条理清晰地回答道:“回殿下,民女以为,赈济之策,首重核实。
可依坊里为单位,由里正、坊长会同王府派员,逐户核查贫户人口,造册登记,发放凭信。
赈济之物,可不直接发放钱粮,而改为施粥或发放可凭信于指定粮店兑换米粮的‘米票’,如此可限时限量,防止囤积转卖。
此外,可组织贫户中以工代赈,如参与清淤、修路等轻役,按劳给予额外补助,既可减少纯粹消耗,亦可激发其自立之心。
”
她的回答,不仅考虑了方法,更考虑了执行细节和人性弱点,显示出极强的逻辑思维和务实精神,完全超出了闺阁女子的见识范畴!
李贞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继续追问:“若遇大户冒充贫户,或官吏从中舞弊,又当如何?”
苏慧娘不假思索:“可设举报之制,查实者赏。
另,账目必须公开,发放数目、领取名单张榜公布,受百姓监督。
殿下可派亲信之人,不定时抽查,凡有舞弊,严惩不贷!”语气中带着一股对贪腐的深恶痛绝。
李贞抚掌,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好!见解独到,思虑周全!苏姑娘之才,胜于许多夸夸其谈的须眉男子!本王这文学馆,正需要姑娘这样的人才!”
他当即决定:“即日起,聘苏慧娘为钦差府文学馆执事,秩同从八品,协助本王处理文书,参赞事宜!”
从一介平民白身,直接授予品级官职!这在大唐是极为罕见的破格提拔!
苏慧娘娇躯微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