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易军北上,金廷生疑(3/3)
希望。
在另一处军营,赵金罗和几个被掳来的女子挤在简陋的帐篷里,听着外面金兵的议论,脸上满是期待。
“你们说,这支队伍会不会真的是来救我们的?”一个女子小声问道,声音里带着颤抖。
赵金罗看着窗外的风雪,眼神坚定了些:“会的……一定会的。
我们再等等,说不定很快就能见到他们了。
”
雪还在下,覆盖了金国的土地,却盖不住这些被掳女子心中的期盼,也盖不住金兵基层的慌乱。
那支一路北上的神秘队伍,像一颗石子,在金国的土地上激起了层层涟漪——金廷上层的傲慢与轻视,金兵基层的恐惧与猜测,被掳宗室的期盼与挣扎,交织在一起,为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埋下了更多的伏笔。
破庙里的火堆燃得正旺,噼啪声驱散了些许寒意。
易枫靠在墙角,左臂上的伤口还裹着粗布,偶尔牵动时,眉头会不自觉地蹙一下——那日射杀野猪时扯到了旧伤,愈合速度慢了许多。
他望着庙门外漫天飘落的雪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上的箭囊,思绪飘远时,竟轻声念出了几句诗。
“庙外琼花肆意飘,银妆天地路迢迢。
伤躯且忍寒风冽,素手相携暖意饶。
帝女娇颜添怅惘,皇后慈目蕴忧焦。
雪融应见清平景,共赴桃源意未消。
”
诗句落尽时,破庙里静了片刻。
朱琏和赵福金都愣住了——她们只知易枫身手狠绝、行事果决,却从没想过,这个白发蓝眼、看似冷硬的男人,竟能随口吟出这样的诗,字里行间既有对眼前雪景的描摹,也藏着对她们处境的体察,连“帝女”“皇后”的怅惘忧焦都写得透彻。
赵福金最先回过神,眼底满是诧异:“易枫……你竟还会作诗?”
易枫回过神,淡淡瞥了她一眼,没多解释,只将目光重新投向窗外的雪。
朱琏却看着火堆里跳动的火星,若有所思——方才那首诗的尾句“雪融应见清平景”,像一根细针,轻轻戳中了她心底对安稳的渴望。
她沉默片刻,忽然轻声开口,顺着易枫的诗韵接了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寒寺残灯映寂寥,归心暗逐雪飘飘。
金戈铁马何时了?故园山河梦里遥。
”
这两句里,满是破庙的孤寂、对归乡的期盼,还有对乱世征战的无奈,恰好接住了易枫诗中的“怅惘”与“忧焦”。
易枫听着,蓝眸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却依旧没说话。
赵福金握着易枫那件还带着暖意的皮外衣,指尖轻轻划过衣料上的雪痕。
朱琏的诗句让她想起了汴京的宫苑,想起了曾经无忧无虑的日子,鼻尖一酸,却强忍着没掉泪。
她望着庙外漫天飞雪,也轻声添了一句,声音轻柔却带着一丝倔强:“且待东风吹雪散,再披霞帔望乡桥。
”
她盼着风雪停、战乱止,盼着有朝一日能穿着故国的衣裳,站在归乡的桥上,再看一眼大宋的山河。
这一句,像是给前两句诗添了个带着希望的尾音,让破庙里压抑的气氛,悄悄松快了些。
易枫终于收回目光,看向朱琏和赵福金,嘴角似乎极淡地勾了一下,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没想到,你们也懂诗。
”他的声音依旧不算温和,却少了几分平日的冷漠。
朱琏轻轻笑了笑,眼底的忧色淡了些:“从前在宫中,闲暇时也会读些诗词,只是如今……早没了那样的心境。
倒是你这首《破庙雪思》,让我想起了许多旧事。
”
赵福金也点了点头,握着皮外衣的手紧了紧:“‘雪融应见清平景’,若真能等到那一天就好了。
”
火堆噼啪作响,将三人的影子映在破旧的墙壁上。
庙外的雪还在下,却仿佛没那么寒冷了——一首诗,三句接续,将三个境遇不同的人,在这一刻的心事,悄悄连在了一起。
易枫看着火堆,没再说话,可左臂的疼痛似乎轻了些,连窗外漫无边际的雪景,都多了几分可盼的意味。
喜欢靖康逆转:易枫传请大家收藏:()靖康逆转:易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