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研发武器(1/3)
城中父老素敬抗日将士。
坐下说话。
林逸挥手示意。
径自落座一旁。
是是。
汉子慌忙就座。
实在欢喜,竟得见尊颜。
满城都在传扬掌柜的事迹,尤其前番...如今都视您为豪杰。
林逸微诧己名竟传至此。
转念亦在情理。
现下抗倭为大。
黎庶渴盼王师。
敌至则民不聊生。
今闻林逸歼敌酋,恰似暗夜见炬。
闲言少叙。
见其喋喋,林逸出言截断。
所约之人何在?
问时目光如炬。
此行特以系统兑得察言观色之技。
可辨真伪。
线人急应:
正是正是。
您稍候,这就唤来。
言罢向对屋招手。
林逸暗颔,确系可信。
不一会儿,一个身形瘦削、戴着眼镜和帽子的男人慢慢走上楼梯。
他的步伐很轻,目光谨慎地扫视四周。
线人上前迎接:
“老谢,别担心,都是自己人。
”
“这位是林老板,就是你一直想见的那位。
”
戴眼镜的男子稍稍放松,看向林逸说道:
“久闻林老板大名。
”
“客气了,不知怎么称呼?”
“我姓谢。
”
“谢先生,请坐。
”
林逸示意对方坐下,随后问道:
“谢先生家乡是哪里?”
“祖籍冀北。
”
“冀北多豪杰,是个好地方。
不过离这儿可不近,一路奔波辛苦了吧?”
谢图南摘下帽子,露出略显灰白的鬓发,叹息道:
“当年留学归来,本想为国效力,谁知敌寇猖獗。
津口失守后撤到太原,在阎长官麾下任职。
可没多久忻口会战爆发,太原沦陷。
我们这些技术人员没能撤离,只能随难民逃难,路上伤亡惨重。
最终只有我和少数几人侥幸活到现在。
”
言语中透着沉重的沧桑。
短短几句,却已跨越十数年光阴。
更承载着一个热血青年振兴民族的抱负。
然而世事变迁,在动荡岁月中,他渐渐变得谨慎而沉默。
这便是那个年代无数人的缩影。
在时代浪潮下,个人的力量何其渺小。
并非不愿抗争,而是无可奈何。
林逸心中感慨万千。
他能感受到谢先生的赤诚。
历经数十载风云变幻。
此刻正是黎明前最深的黑暗。
既蕴含希望,又令人窒息。
能在这样的困境中坚守的人,才最值得敬重。
“谢先生,这次有多少人同行?”
确认无误后,林逸直入正题。
谢图南郑重回答:
“除了我和内人,还有昔日同僚十余人,加上家眷共四十多位。
”
林逸毫不犹豫地吩咐身旁的人:
“赵同,带特战队护送谢先生一行人。
”
“是!”
赵同领命快步离去。
谢图南突然激动地握住林逸的手:
“林长官,我已年近五旬,不想再逃了。
”
“希望我们的部队也别再后退了,这片土地虽大……却已无容身之所。
”
声音微微发颤,带着哽咽。
望着这位两鬓斑白的中年人,林逸心头一震。
是啊,这片故土竟容不下他们。
比起自己这个知晓未来的人,这些在黑暗中仍奋力前行的人,才真正值得敬佩。
林逸注视着他,坚定地说道:
“放心,我们绝不后退。
”
……
简单交代完毕,谢图南匆匆回去收拾行装。
天色渐暗,林逸决定在平安县暂歇一晚。
次日拂晓,谢图南一行人被安全送离。
林逸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有了这批技术人才,兵工厂的计划便可顺利推进。
正欲与魏和尚离开县城,林逸还是决定先探查日军的部署。
摸清敌情后,二人刚要出城,忽然听见街角传来引擎的轰鸣。
周围的百姓慌乱躲避。
街边的小贩匆忙收拾摊子退到一旁,整条街道瞬间弥漫着紧张与不安。
远处传来引擎的咆哮和刺耳的吼叫。
精通日语的林逸立刻认出那是日本兵的声音。
引擎声越来越近——
三辆日军三轮摩托横冲直撞地驶来。
三辆摩托车载着九名日本兵疾驰而过,驾驶员猖狂地吼叫着:闪开!下等贱民!街道两侧的商贩慌忙收拾摊位。
摩托车呼啸而过,许多来不及收起的蔬果被车轮碾压得稀烂。
整条街陷入混乱,所幸行人及时闪避,无人受伤。
突然——
林逸看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冲到路中间,弯腰去捡掉落的布娃娃。
日本兵发现后非但不刹车,反而狞笑着加大油门。
电光火石间,一个年轻人箭步冲出,将女孩扑到安全地带。
围观群众刚松了口气,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