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风起清河(3/3)
达榆林。
李鸣风亲自陪同,没有去豪华酒店,而是直接带他们看了清河乡那片尚显荒凉却规划清晰的工地,看了榆林县职业技校(承诺定向培养技术工人),详细介绍了开发区的定位、扶持政策和未来依托高铁的区位优势。
王总看得非常仔细,问了很多专业问题。
当看到开发区规划中预留的大片标准厂房用地和详细的产业配套规划时,他频频点头。
在得知李鸣风就是主导“墩苗计划”并成功处置了清河乡抢建风波的那位年轻干部时,王总眼中更是流露出欣赏。
“李主任年轻有为,魄力十足,思路清晰!”考察结束后的座谈会上,王总给出了高度评价,“虽然榆林的基础目前比较薄弱,但你们的规划很有前瞻性,政府的效率和服务意识,让我们看到了诚意!特别是这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很吸引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
我们董事会会认真考虑,将榆林高新区作为中部生产基地的首选地之一!”
虽然没有当场签约,但这无疑是开发区招商工作零的突破!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潜在项目!消息传开,极大地振奋了开发区筹备组和县委县政府支持派的人心。
然而,就在李鸣风为鹏程电子考察成功而稍感振奋时,常务副县长孙立强在县政府党组会上,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关于开发区建设,我这里有一份财政局做的初步资金压力测算报告。
”孙立强慢条斯理地翻开文件夹,“报告显示,按照目前规划,尤其是核心区放在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的清河乡,仅一期土地收储、‘三通一平’、主干道建设等基础投入,保守估计就需要八千万!这还不算后续的招商引资配套补贴和标准厂房建设。
”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的各位副县长和政府党组成员,最后落在郑卫国脸上:“郑县长,各位同志,我们榆林县去年的财政总收入才多少?五个亿不到!可用财力更有限。
教育要投入,医疗要保障,民生要改善,到处都要钱!一下子拿出近一个亿砸到清河乡那片地上,而且是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收益的基础投入,财政风险太大了!这会把县财政拖垮的!”
他语重心长:“开发区要搞,我举双手赞成。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建议,还是应该采取更稳妥的策略:一期核心区放回东南片区,那里基础好,投入少,见效快。
等有了收益,再逐步滚动开发清河乡也不迟。
否则,步子迈得太大,万一资金链断裂,或者招不来足够的企业填满清河乡那么大的摊子,我们榆林可就成了大笑话了!这个责任,谁来负?”
孙立强的话,如同冷水浇头。
他精准地抓住了开发区的命门——资金!用详实的“数据”和“财政风险”来质疑李鸣风的前瞻布局,这招釜底抽薪,既狠又准。
会场气氛瞬间凝重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县长郑卫国。
郑卫国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孙立强提出的财政压力,是实实在在的难题。
他支持打击抢建,是为了维护秩序和自身政治安全,但对于将巨额资金押宝在清河乡这个“远期规划”上,他内心同样充满疑虑和风险厌恶。
李鸣风列席会议,心沉了下去。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
孙立强这一击,打在了最痛的地方。
如何破解这资金困局,说服郑卫国和县政府支持清河乡方案,将决定开发区未来的走向,也将决定他李鸣风在榆林官场能否真正站稳脚跟,实现这至关重要的一步跨越。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重生之问道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