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破局之策(2/3)
率!保守估计,通过PPP模式,可以撬动社会资本1000万-2000万!”
李鸣风条理清晰,数据支撑有力,三种模式环环相扣:500亩启动区快速变现(3000-4000万)争取上级政策资金(2000-3000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1000-2000万)总计:6000万-9000万!完全覆盖甚至可能超出8000万的预估投入!
“这……”会场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和议论声。
李鸣风提出的这套组合拳,思路清晰,路径可行,完全跳出了单纯依靠县财政的思维定式!
“李主任,启动区500亩的出让收益,真有那么乐观?万一招不到商,地卖不出去或者价格很低呢?”一位分管财政的副县长谨慎提问,这也是郑卫国最关心的问题。
“风险当然存在。
”李鸣风坦然承认,“但风险可控!首先,我们只做500亩启动区,投入相对集中,风险范围小。
其次,我们并非盲目出让,而是同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鹏程电子王总的考察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只要有一两家有分量的企业率先落户启动区,形成示范效应,后续招商和土地价值提升就是水到渠成!而且,”他加重了语气,“我们手握未来高铁枢纽这张王牌,这就是最大的底气和溢价空间!”
他看向郑卫国,目光恳切而坚定:“郑县长,与其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分散投入到东南片区一个上限不高的项目中,不如集中资源,按照这个创新的模式,搏一个清河乡的未来!这500亩启动区,就是撬动整个榆林发展新格局的支点!成功了,榆林将迎来脱胎换骨的变化!即使有波折,风险也完全在县财政可承受范围内!我恳请县政府批准清河乡核心区规划方案,并授权开发区按此融资开发模式推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鸣风的陈述,有理有据,有胆识有策略,更有清晰的风险控制和收益预期。
他那份对榆林未来的强烈责任感和破釜沉舟的决心,感染了在场不少人。
郑卫国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一些,手指停止了敲击。
他环视会场,缓缓开口:“鸣风同志的思路……很有魄力,也很有操作性。
三种融资模式,符合当前政策方向,也最大程度规避了财政风险。
特别是启动区滚动开发的思路,很务实。
”
他顿了顿,看向孙立强:“立强同志,财政局再会同开发区、发改局、国土局,对李主任提出的这个方案进行详细测算和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启动区出让收益预测和上级资金争取的可能性,要拿出更精准的数据报告。
一周后,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形成最终意见报县委常委会!”
这等于是在县政府层面,初步认可了李鸣风的破局思路,将孙立强单纯强调财政压力的质疑,引向了更具建设性的方案论证层面!
孙立强脸色有些难看,但郑卫国已经表态,他只能沉着脸应道:“是,郑县长。
”
李鸣风在县政府层面初步打开局面,让暗处的对手更加焦躁。
钱广进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妈的!这小子油盐不进,鬼点子还这么多!”钱广进狠狠掐灭烟头,脸色狰狞。
正面贿赂不行,煽动抢建和扶持钉子户被化解,如今连孙立强拿财政说事也被李鸣风用一套组合拳给破了!他感觉自己在榆林无往不利的手段,在李鸣风面前处处碰壁。
“老板,硬的不行,咱们来点‘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