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新的征途(3/3)
,产权问题像一团乱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事件。
前任领导定的调子是‘维持现状,逐步消化’。
我们……真的要碰这个‘火药桶’吗?”
李鸣风看着陈芳带回的照片和资料:照片上低矮破败的房屋、泥泞不堪的小路、居民麻木而期盼的眼神……与不远处新建的高档小区形成刺目的对比。
前世记忆碎片浮现:他记得,就在一两年后,一场特大暴雨导致“北洼子”发生严重内涝和房屋垮塌,造成了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涌上心头。
不能再拖了!
“维持现状?这就是对群众最大的不负责任!”李鸣风斩钉截铁地说,“‘北洼子’不是火药桶,是压在我们心上的石头!必须解决!而且要快!”
他站起身,目光如炬:“陈芳,你牵头,成立‘北洼子’问题专项工作组!第一,彻底摸清底数:每一户的人口、房屋面积、产权现状、主要诉求!第二,研究政策:省市对棚户区改造、城市更新的支持政策,特别是针对复杂产权问题的处理路径!第三,寻找资金渠道:除了财政补贴,能否引入社会资本?能否与开发区未来的收益形成联动?”
就在李鸣风决心啃下“北洼子”这块硬骨头时,县长郑卫国突然来到榆林街道“视察工作”。
郑卫国没有去繁华的商业街,而是直接让李鸣风带他去看最脏乱差的背街小巷和最破败的“北洼子”棚户区。
看着眼前的一切,郑卫国眉头紧锁,脸色凝重。
“鸣风啊,榆林街道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还要严峻。
”郑卫国语气沉重,“城市治理,千头万绪,牵一发而动全身。
‘北洼子’的问题,我早就知道,是个老大难。
你有决心碰它,我很欣赏你的担当。
但是,”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李鸣风:“治理城市,光有决心和担当是不够的。
这里头涉及到巨额的资金投入、复杂的利益平衡、敏感的社会稳定!稍有不慎,就可能好心办坏事,甚至引发大规模冲突!开发区那边刚走上正轨,我不希望榆林街道再出什么乱子,影响全县发展大局。
”
郑卫国拍了拍李鸣风的肩膀,语重心长:“我的要求很简单:稳字当头,民生优先,量力而行。
特别是‘北洼子’,一定要谋定而后动,方案要成熟,风险评估要充分,没有万全把握,宁可缓一缓,也不要贸然推进!明白吗?”
李鸣风听出了郑卫国的弦外之音:支持你干事,但绝不能出事!不能给县里添乱!这份谨慎,源于郑卫国作为县长的责任,也隐隐透露出他对李鸣风这个“闯将”能否驾驭好城市复杂局面的疑虑。
这既是一份支持,更是一道无形的紧箍咒。
送走郑卫国,李鸣风站在破败的“北洼子”入口,看着低矮的屋檐下进出的居民,心中思绪翻腾。
开发区的蓝图是画在纸上,可以挥毫泼墨;而榆林街道的难题,却刻在城市的肌理里,关乎千家万户的冷暖安危。
这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奠基礼炮,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与艰难;没有一蹴而就的奇迹,只有步步为营的坚韧。
他知道,他的新征途,就从脚下这片充满疮痍却又孕育着希望的土地开始。
治理“城市病”,改造“北洼子”,平衡发展与稳定,回应郑卫国的关切……每一步,都将考验他的智慧、耐心和为民情怀。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明。
这条街巷纵横、烟火人间的路,他必须走稳,走实,走出一个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新榆林”。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重生之问道官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