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九品--自性的智慧(3/3)
,连同其内在意识觉知,犹如大明湖面上的一片斑斓,独善其身、独避幽冥毫无用处。
雨来还是涟漪不断,风过照旧波光潋滟。
这一个小我得道,却还有对等人格在迷,还有转世的自己在痴,还有其它的自我在狂。
而原来大家算的是平均分,自己哪怕成为惊世巨儒、坐床高僧也无济于事,孤掌难鸣,独臂难支。
明白这些需要少则几年,慢则千载。
于是不再避世,转而入世,开始普度众生,视万有为吾身,无住相行法布施,行无畏布施。
医众生的身、心、灵、意、魂,自觉而觉他。
这是第七层意识的境界:菩萨摩诃萨。
这是一个佛教的词汇,但确实没有别的什么词汇更准确。
救万民于水火,匡正朝纲,与民生息。
救一方百姓,兴一朝盛世,力挽狂澜后,歌舞升平能有几多春秋。
当菩萨久了,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一个医家的下工末流:不是病入膏肓、走投无路的人,根本就不来求正法解脱。
世界都是利己者从里边源源不断地侵蚀着根基,自己在岸边救助溺水者;可是一心往下跳的、往深海里拼命游的人往往更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工治未病,如果不能从灵魂抓起、从意识本质做出改变,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改变父母们对孩子的压制灌输,改变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基础观念,这擦屁股的活儿会永无止境。
想明白了这一点,菩萨悟了,渡人需从根本,一切从娃娃抓起,塑造出觉知的父母,用干净的灵魂来打造觉醒的一代。
第八层意识境界让自己的眼光看得更远,从局部到整体,从百年到百代。
它们是教育家。
它们的格局更大,办学、立说、着书,把思想广泛地传播出去,不要求任何的回报,兢兢业业地播撒着正知见的种子,让世人随缘取用。
至此,意识在我们这个意识维度的层面上算是进化到头了。
第四意识平台上的最后一道关卡就是第九层意识境界:导引者。
导引者是大觉悟者,是通透认知的无漏智慧者,因为它觉知到了最后一层的奥义:顺其自然,不执象耳。
原来一切都是故事,原来一切都是自我意识的幻梦一场。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但凡有相皆虚妄。
可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识能量微粒的成长过程就是要经历如此的攀爬,才能螺旋式地上升到这个阶段,一切都是为了内在自我意识的平衡。
不然各种如果与不甘,就是时刻折磨着匮乏洞见的内心——凭什么你说这样做我就这样做呢?凭什么你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呢?大家都有自由意识,凭什么你让我听你的呢!
臣服需要多少的智慧累积才能磨平自我的盲目,热忱需要多少的力量支撑才能无畏前行,想要自然而然地走过逍遥的生命,随境生化,应对往复的波涛,又要达成怎样的智慧才可如此平淡中保守着喜乐、静观随喜。
导引者是心灵的接引者,是亡灵的引渡者,是迷茫困惑时的灯塔。
它看似很被动地经常毫无作为,却明白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就在自己当有的时刻做着当行的事情。
不早不晚,各自成就着与自己当下认知所匹配的遭遇。
小孩子不能总是抱着,那样学不会走路与奔跑。
该跌的跟头、该流的血、要结的疤痕,是其成长的必经之路。
引导者很安静。
如果你问它,它会告诉你;如果你不问,它不会主动干涉你的历程。
引导者的慈悲与菩萨不再相同:它视万物、万民如草芥刍狗,没有谁比谁更珍贵,也没有谁应该为了谁做出更多的牺牲,一切都在自然的道理中。
它只会告诉你:你看不懂的、不明白的、瞧不透的,不是因为那多高深,而是因为你的视界窄了、格局小了、成见大了、自我意识的陈腐阻碍太多了。
你不是做不到,只是你相信了你做不到,仅此而已。
至此,利他集团的功课完成了它的螺旋进化,利他与利己的心达成了必要的平衡。
在利益众生间也利益了自己,明白了帮助他人就是最精致的利己行为。
内心里争斗千年的两极摇摆,慢慢地平衡到共赢的刻度上。
智慧不再用于贪婪或救赎,而是如何稳步地提升全面的基础素养。
此刻,勇猛与造作、狂妄和沮丧、恐惧或愤怒,都已经不再会从内心升起;喜乐、安康、平淡、从容、柔缓,成为了内在的主基调。
喜欢虚空法界,细雨着请大家收藏:()虚空法界,细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