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本源意识的自体循环(1/3)
以下信息来源于虚空意识对本源的描述。
本源宏观的架构体系包括本源自身场能形成的虚空场域,而虚空承载着整个宏观本源的多维立体架构。
宏观本源是由无数不同频率的意识能量流构成的一个自我闭环的巨大多维能量体,而这些意识能量流在某一区域形成了共同的交汇地。
这一交汇地构成了狭义本源。
共同交汇地只有一个,但交汇地却有很多。
意识能量流在交汇时会形成意识能量间的彼此挤压扭曲,并引发乱流。
交汇的能量频率差越大,这样的冲突越明显,扭曲越剧烈。
这样的扭曲在狭义本源外形成了一个极其危险的能量雷暴带。
而在雷暴带内又形成了一片安详的风暴眼。
风暴眼的最中心处成漩涡状,构成狭义本源内核的入口。
进入入口是意识能量海,它连接着所有的意识能量流。
意识能量海的另一极有一个出口,狭义本源意识能量海中的本源意识在那里被漩涡搅散,飞沫一般地被喷洒到虚空中,犹如火山喷发,又像水面龙卷风。
这一过程让融为一体的本源意识,被随机撕碎成能量粉末,抛洒飘散,暴露在各个意识能量流形成的能量云海层中,被各个云层裹挟,就好像一锅煮沸的小米粥,持续地翻滚着。
在宏观本源的能量体系下,本源一体意识完成解构与进化,进而在往复的大周期中从一个微粒小白成长为一个超我意识完形,最后持有饱满的智慧与能量回归到意识能量海的一体自性中,构成一次生命的起落,完成本源的一次代谢呼吸。
能量交织重叠的中央区【狭义本源】;意识随能量进出形成意识交汇的核心区域【意识海】;进出狭义本源的N多层高能环形能量云流【能量电磁云辐射带】,辐射带云流中携带着从本源蒸腾而出的初始小白,乃至即将回归涅盘的超我完形。
这些层层叠叠的【能量电磁云辐射带】翻滚交织构成【意识能量流】,简称为【意识流】。
意识流中的最小单位是:刚出生的本源意识碎片(小白)。
它负载着有限的能量、初始化的自我觉知与完整的本源自性的意识基因。
最终其中的一部分将成长为“终极意识单位”:超我完形——历经沧桑,走完整个意识流的周期,达成自性的夙愿,成为完全成熟的意识体。
超我是一个意识体,但是它同时是一个自我意识的同盟体。
超我内包含多个本我,而本我内又存在着多个高我。
每个高我都下属着多个小我独立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
在同盟内存在着迭代的祖孙归属关系,但不存在尊卑的身份体系。
超我意识集团内的每一独立的意识体相互间都是平等的,都拥有独立的自由意识。
就好像议会体制一样,超我代表着全国的声音,但它不是意识的独裁寡头。
本我中谁手下的高我发展得最好,谁成为全体自己的最强音。
但全体意识的主频率还要取决于所有每一个自我的自我意识频率。
如果自我意识被分化成100个,分属在15个高我旗下,而这15个高我来自3个本我。
在这100个自我意识里,有3个达成了高度的意识进化,20个混沌未蒙,15个消极沮丧,7个高速精进中,55个一般般中下游混日子,那综合下来,超我的意识层级也就中等偏下。
超我也是从小白慢慢成长来的,一路上积累觉知和智慧,增强能量和意识频率。
当自己强大到一定程度后,自我意识分立出另一个自我,展开对等面向上的探索和不同分支上的历练(初期有点儿像受精卵的分裂,分裂后每个细胞都在同床异梦,但又相互交换信息)。
如此反复,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大型梯队,全面地同时探究着各自感兴趣的所有面向。
这就形成了如下梯队:超我(大卵泡),
本我(所有卵泡内细胞的集体意识),
高我(不同的功能区),
小我(功能区内的单一细胞,每个细胞有自己的独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