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3) 时间、维度(2/3)
情与剧情间、时代与时代间的必要桥接;甚至同一个梦你可以反复多次地历经,历经的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还只是持续性匀速时间的不连贯性表现,而多维认知的非线性是全然没有顺序可以表述的。
同一个事物同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每一个都是真实,而不同真实间相互矛盾。
在同时性的可能性中,一个新鲜的苹果可能展开四种不同的命运轨道。
这四种可能性在多维时空中同时存在着。
烂掉与被吃掉是相互对立的二选一结果,但在多维平行实相中,所有可能性都拥有同样的真实性。
而所有这些景象不是逐帧线性呈现的,而是同时铺开在眼前的。
它既是被吃掉的,也是烂了的,还是新鲜的。
四种可能性的集合构成了它的宿命集,一切都在变量的已知范围内。
但是超我却想通过混沌的无常诱发出意想不到的意外。
比如它被切成了果盘,或被打成了果汁。
通过无法预料的意外,自我意识的经验与智慧在成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重复是无可避免的,意外也是无可避免的,这让生命充满了惊喜与惊吓,让人生变得未知与好玩。
虽然我们都知道自己激发意外的可能性甚微,但是不踏上跑道永远拿不到名次。
为什么说没有时间呢?那我们在讨论的时间又是什么呢?
这一问题本身成为一个悖论,让我们深入地解析一下。
内在意识时间、意识时间、外在意识时间、角色时间,是不同的时间体系。
每一套时间体系都独立运作,相互不形成交集与干扰。
我们最熟悉的是角色时间:从出生到死亡,从历史到未来,这都是角色时间。
角色时间可以顺延推广到本星球时间、星系时间、宇宙时间。
然后是外在意识时间:你一个恍惚,一节课45分钟就过去了;打个盹下午几个小时就没了;你觉得自己只是经历了一瞬,结果半天就那么消失了。
这里时间感是不对等的。
再有就是内在意识时间,内在意识时间是在冥想状态下被启动的:你可以在冥想中观摩某个自己的一生百年,睁开眼睛才过了15分钟;你可以魂游四海八荒历经一个恒星诞生到衰灭的周期,回过神来只是一次呼吸中的间隙。
意识时间就更绝了:它全然地独立于我们的时间系统之外,它是后台程序时间。
你可以无数次地把前台显示屏上的时间调整到10号的早上十点,然后一次次地历经同一天,但是你的后台时间在这重复中是持续不变的,不会因为前台的重复而导致后台的重复。
前台可以随意上演任何时代,后台都是一成不变的。
所以,在不同的频率维度下,在不同的故事脚本中,在不同的面向与深度下,时间没有一个统一的可比性、校对性。
所以可以说没有时间。
但是时间确实在一分一秒地为进程带来可见的作用。
一切规则之力背后也都有与时间匹配的计算方程。
但是规则之力在不同维度中是被不同定义的,这导致我们对时间的经验只能应用在单一维度里,而且还必须是在此维度处于稳定期的状态下。
宏观整个多元多维混沌无常的意识能量流,稳定、持久几乎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稀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而我们当下的整个文明体系都是建立在稳定的时态下,这犹如在地震带上盖世界第一高楼,而且还在继续往上盖。
没事的时候什么都好,大周期一到,文明就又周期性地泯灭在历史中。
毁灭不是唯一的必然宿命,我们可以选择生活在更高的意识维度中,建设出抗震的文明基础来。
什么是抗震的文明基础呢?
那就是有弹性的多维意识结构——让认知与科学从单一的线性观念中抽离出来,进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发展的轨道。
这里的精神文明可不是腐儒的那一套东西,而是内在的自我灵性觉知力和自性的彰显。
别老想着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