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团结就是力量(第二部分)(2/3)
意识面被分别打包放入两个或多个新的分身中,让每个不同意识面向上的意识都成为一个新的独立主体意识,展开它自己后续的自我成长。
如果哪天机缘巧合或意识觉知有幸领悟到了、获取到了可以桥接对立面意识的认知技巧,那自我一体自性会再设法让两个彼此独立的自我意识回归整合,融为一体。
从自我人格中分离出来的其它自我人格,被称为人格片段。
这样的分裂形成了相互对立的对等自我人格。
分裂后分离开的意识体,还都在自我意识旗下的能量泡里,但因为内在意识倾向与主张不同,自然而然地在思想上、行动上、渴望去探索的面向上截然不同。
这种意识的分裂与彼此的内部对立,导致自我意识在探索更广阔的意识面向时可以展开双向对等深度的探究。
正反面的双向开发让意识体在宏观上反正都有受益,母家不管如何都是赢家,因为大小都同时下了注。
这样的分裂有效地避免了自我意识因为孤注一掷被全面地困顿在一个死胡同里。
多线程同时运行多样性的穷举式运算,利用含混的量子套叠态,完成对不确定因素的不确定动态响应。
另一方面,倍增的自我分身让自我意识的发展速度显着提升,能量囤积的上限和置换的速度也都成倍地得到了扩展。
即使哪怕某一个意识分身陷入了长久的认知卡顿,也不会太过严重地制约与影响自身其它意识面向上的快速发展。
自我分裂有效地解决了意识体内的不同意识面向的相互博弈,又快速有效地让自我意识集团化,通过内部增殖,打造出自我旗下内在的多内核中央处理器来,实现不同自我间相互同频、同时彼此互动的可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无常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流程,一个微小的意识能量微粒从本源内核极地中被抛洒出来后,逐渐地找到了自我价值与自我定位,并拥有了较为稳固的自我意识小团体。
小团体逐渐地聚化形成部落,部落构建出阵营。
不同的认知理念、不同的行事风格、不同的信仰追求,让不同的阵营间或彼此结盟或相互敌视。
依据意识体最原始的利己本能,自身利益的得失与小集体、小集团的利益得失被关联了起来。
至此,最原始的群体性集体意识在协作与对抗中慢慢地产生,并逐步地得到强化。
这样的对抗与联盟是非常短暂与脆弱的,因为每一个意识社团随着自身的发展,其内在的意识认知与能量频率都在快速地动态变革着。
这变革导致社团内部与不同社团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一切的亲疏都是自身短期利益的聚散。
个体意识被夹杂在群体意识与集体意识中,变得渺小甚至被忽略。
解构
在这剧烈动荡的大时代里,我们的普鲁沙对自己当前的状态开始心生不满——持续的自我压抑让它耿耿于怀,很不开心。
它渴望自己能通过论资排辈逐渐地成为所在团队的意识核心,渴望自己被重视、自己的诉求被优先达成、获取到更多的能量支撑。
因为普鲁沙也想像别的意识体一样,通过自身分裂增殖出隶属于自己的小我意识群来,利用自己的队伍开启多线程任务模式,同时展开不同面向上的探索觉知。
普鲁沙通过观察发现,拥有这样诉求的意识体不光光是自己一个,大多数非内核的意识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