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乱军堆里辨忠奸(2/3)
出来。
”
李倓早有主意,他对亲卫队长陈忠使了个眼色,低声吩咐:“你带五个弟兄,绕到人群后面,堵住西边的小路——那是往破庙方向的近路,若是他们要逃,十有八九会走那儿。
再让两个弟兄去跟登记粮秣的官说,就说‘太子有令,燕地来的难民送粮,可优先登记,还能领份干粮’,把那三人引到这边来。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忠领命而去,脚步轻快地消失在人群边缘。
李倓调整了一下语气,走到土台边,对着人群高声道:“各位乡亲!父王说了,凡是从燕地、洛阳逃来的难民,今日送粮的,不仅优先登记,还能额外领一份干粮,算是给大家的安家费!有燕地、洛阳来的乡亲,可到台边来登记!”
人群一阵骚动,不少难民纷纷往前挤。
那三个汉子对视一眼,似乎有些犹豫——可看了看台上的李豫,又摸了摸腰间,最终还是由扶老农的那汉子带头,挤到了台边。
“殿下,俺们是燕地来的,想登记送粮。
”汉子躬身行礼,动作却有些僵硬,不似寻常百姓那样恭敬。
李倓站在台边,正好与他面对面,距离不过两步远。
他伸手去接汉子递来的“粮袋”——那袋子轻飘飘的,里面似乎只有少量粟米,更像是个幌子。
“乡亲这袋子粮,看着不多啊?”李倓一边接过袋子,一边故意用手捏了捏袋子底部,指尖触到一个硬物,形状像是短刀的刀柄。
汉子脸色瞬间变了,猛地想把袋子夺回来,却被李倓死死按住手腕。
“乡亲别急啊,”李倓的笑容冷了下来,“既然是送粮,不如让大家看看,里面除了粟米,还有什么?”
话音未落,陈忠带着亲卫从人群后绕了过来,瞬间围住了那三个汉子。
“拿下!”李倓大喝一声,亲卫们立刻上前,按住三人的胳膊,反手捆了起来。
“你们干什么!俺们是良民!”汉子挣扎着大喊,试图引起百姓同情。
可他的同伴却慌了神,其中一个想拔腰间的短刀,却被亲卫一把按住手,从腰间搜出一把柄上刻着“燕”字的短刀——那是安禄山叛军的标识!
“是叛军的短刀!”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瞬间炸开了锅。
百姓们纷纷往后退,指着那三人骂道:“原来是叛军的探子!想害太子殿下!”“杀了他们!别让他们再害人!”
李豫走到台边,高声道:“大家莫慌!这只是小股探子,今日抓了他们,大家就能安心了!咱们当着百姓的面审一审,看看他们还有没有同伙!”
亲卫们把三人押到台中央,陈忠将搜出的短刀递给李亨派来的监军太监——那太监是李亨特意派来的,既是监督,也是见证。
“说!你们是谁派来的?还有多少同伙?藏在什么地方?”太监尖着嗓子问道。
最左边的汉子梗着脖子不说话,可扶老农的那汉子却怕了,哆哆嗦嗦地说:“俺……俺们是安禄山将军派来的,还有十个弟兄,藏在东边的破庙里,想打探太子的动向,等大军来了里应外合……”
“东边破庙?”李豫立刻看向陈忠,“带十个弟兄,去破庙把人都抓来!务必小心,别让他们跑了!”
陈忠领命,带着亲卫策马而去。
李倓蹲下身,看着那汉子,语气平静却带着压力:“你们打探太子的动向,是想在入蜀路上埋伏陛下?”
汉子脸色惨白,点了点头:“是……是将军吩咐的,说陛下今日启程入蜀,让俺们探好路线,在必经之路设埋伏……”
这话一出,人群再次哗然。
老农气得发抖,拐杖指着汉子骂道:“俺还以为你是好人,没想到你是叛军的狗!陛下是百姓的天,你们也敢害!”
李倓站起身,对百姓们说:“乡亲们放心,今日抓了这些探子,入蜀的路就安全了。
父王已派亲卫去抓剩下的人,定不会让叛军伤了陛下和百姓。
”
百姓们的情绪渐渐平复,纷纷夸赞李倓和李豫细心。
“若不是两位殿下,俺们还被蒙在鼓里呢!”“建宁王殿下连人家手上的茧子都能看出来,真是细心!”
不多时,陈忠就带着亲卫押着十个汉子回来,每人身上都搜出了刻着“燕”字的短刀,还有一张画着入蜀路线的羊皮纸。
李亨听说消息,亲自从主营帐赶来,看着被捆的十三名探子,又看了看台下欢呼的百姓,对李倓和李豫说:“你们做得好!今日这事,既除了隐患,又得了民心,比打一场胜仗还值!”
“这都是父王教导得好。
”李倓躬身道,刻意把功劳归给李亨,“若不是父王让我们来安抚百姓,也发现不了这些探子。
”
李亨听了这话,脸上的笑容更浓了。
他走到台前,对百姓们说:“今日多亏了广平王和建宁王,替大家除了祸害!本宫在此承诺,日后定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