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泌赠棋点迷津(2/3)
光弼。
如此一来,既显无私,又明君臣之分。
”
他顿了顿,落子如飞:“更重要的是,太子与殿下本是一母同胞,情谊深厚。
您为他稳固储位,他为您遮挡明枪暗箭,这才是‘同进退’的活棋。
否则,一旦您出事,太子孤立无援,迟早也会被张、李二人算计。
”
李倓望着棋盘上的新格局,豁然开朗。
李泌这局棋,不仅点醒他个人安危,更为李唐皇室铺就生路。
他想起历史上自己正是因直言弹劾李辅国,才遭诬陷赐死,而哥哥李豫虽最终继位,却也历经艰险。
如今有李泌点破迷津,或许能改写这悲剧结局。
“先生之恩,儿臣没齿难忘。
”李倓起身拱手,目光恳切。
李泌笑着摆手:“臣只是不愿见大唐再失栋梁。
当年陛下在东宫时,臣便常与他对弈,那时他便说‘泌为吾之张良’。
如今辅佐殿下,亦是辅佐大唐。
”他话锋一转,语气添了几分郑重,“只是朝堂如棋局,变数太多。
日后殿下掌军在外,需得有人在朝中为您稳住后方;臣虽在陛下身边,却缺军中助力。
”
李倓心领神会。
这是李泌在提议一种默契——他掌军锋,自己掌朝政,内外相援,共抗奸佞。
“若父皇允准儿臣赴太原,定当约束部将,唯先生与太子马首是瞻。
军中诸事,亦会及时通报先生。
”
“公器不私藏,此乃正道。
”李泌眼中露出赞许,“待太原战事起,三段式弩箭必能立奇功。
届时殿下只需将功劳分润诸将,再归总于太子调度,陛下自会放下心防。
”
谈话间,窗外的雨势渐小。
李倓想起怀中藏着的东西,伸手入袖取出一卷泛黄的麻纸:“先生素来爱收集古籍,儿臣家中祖传一本残卷,其上记载前朝治乱得失,或对先生有用。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正是他熬夜抄录的《资治通鉴》残页,特意选了“安史之乱后续藩镇割据”的片段,却隐去了司马光的署名与成书年代,只谎称是“隋末遗臣所着”。
他知道李泌智计无双,或许能从这些文字中窥破乱世根源,却又怕暴露自己穿越的秘密,故而只敢以残卷相赠。
李泌接过残页,指尖刚触到纸页便微微一怔。
这纸张虽做旧得逼真,字迹却带着一种迥异于盛唐的工整严谨,更奇特的是,文中对“藩镇之祸”的预判精准得令人心惊——“安史虽平,河北诸将拥兵自重,不听朝命,终成大患”,这样的论断,竟像是亲历过乱世后的总结。
“这残卷……”李泌反复摩挲着纸页边缘,“殿下可知其作者?”
“家母遗物中所得,只知是前朝大儒手笔,具体姓名已不可考。
”李倓刻意避开他的目光,装作整理袍袖的样子,“先生若觉无用,便当废纸烧了便是。
”
“岂敢当废纸?”李泌连忙将残页收好,眼中满是珍视,“此等洞见,堪比《盐铁论》。
臣需细细研读,或许能从中寻出平定乱世的良策。
”他虽未明说,心中却已起了疑窦——隋末遗臣怎会预知安史之乱?李倓素来沉稳,今日赠书时却神色慌张,这其中定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