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糖衣炮弹和致命一击(1/3)
第二天一大早,林晚晴就找到了杜建邦。
她的脸颊带着一丝兴奋的红晕,那双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璀璨的光芒,仿佛藏着一整个夏夜的星辰。
她快步走到他面前,有些羞涩,又有些骄傲,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被手心里的汗浸得微微有些湿润的小纸条,迅速塞到了杜建邦的手里。
“我爸……让我给你的。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杜建邦展开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娟秀的字迹,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和一串本地的电话号码。
没有称谓,没有落款,简单到极致。
但这串数字背后所代表的,却是一把能够撬开市机械局那扇沉重大门的、无形的钥匙。
这是林卫国,那个清高了一辈子的老工程师,用他自己的方式,投出的最郑重,也是最沉重的一张信任票。
杜建邦心中一暖,他看着眼前这个为自己而感到骄傲的女孩,脸上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真正的微笑。
“晚晴,替我谢谢叔叔。
”
他没有多说,但那份郑重的感谢,林晚晴懂了。
杜建邦没有利用这张纸条去搞什么暗箱操作。
他按照林卫国昨晚的“指点”,以未来电器厂的名义,向市机械局递交了一份措辞严谨、格式标准的《关于申请收购报废资产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报告》。
报告里,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响应国家号召、盘活闲置资产、为国分忧的爱国侨商。
整个流程,走得光明正大,无可挑剔。
在林卫国那位“老战友”,也就是资产处理科负责人的“无形关照”下,这份本该在各个科室之间流转半个月的报告,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走完了所有流程,得到了主管局长的亲笔批示:情况属实,建议批准。
于是,在无数人眼红的注视下,杜建邦以一个近乎于废铁回收的象征性价格,合法地、合规地,买下了那十几台被所有人视为“工业垃圾”的苏式旧注塑机床。
当那十几台锈迹斑斑、缺胳膊少腿、像一具具钢铁巨兽尸骸般的大家伙,被大卡车运回未来电器厂时,全厂工人都看傻了。
“厂长这是干啥?花钱买回来一堆废铁?”
“这玩意儿比我年纪都大,听说是当年苏联老大哥援助的,早就淘汰了,连零件都找不着了。
”
“疯了,厂长肯定是急疯了,这玩意儿除了回炉炼钢,还能有啥用?”
工人们的议论声中,充满了不解和困惑。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成为了他们此生都难以忘怀的神迹!
杜建邦,他们那个看似文弱的年轻厂长,竟然亲自换上了一身油迹斑斑的工作服,直接跳上了那堆“废铁”。
他没有说任何动员的话,而是直接用行动,向所有人展示了什么叫做“化腐朽为神奇”!
在接下来的三天三夜里,杜建邦几乎就住在了车间。
他像一个经验最丰富的解剖师,将那些结构复杂的苏式旧机床,熟练地拆解成一个个最基础的零件。
每一个齿轮的磨损,每一根线路的老化,他都了如指掌。
他像一个无所不知的先知,当张工和几个老师傅对着一堆无法辨认的俄文图纸抓耳挠腮时,他总能随手在废纸上,画出更清晰、更优化的电路图和机械结构图。
他更像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指挥着张工和几个技术骨干,对这些“死机器”进行着脱胎换骨的改造。
拆解、清洗、打磨、修复、用厂里现有的车床重新锻造无法修复的零件、用全新的铜线绕制烧毁的线圈……
他不知疲倦,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那份专注,那份自信,那种对机械了如指掌的掌控力,让所有围观的工人,从最初的怀疑,到震惊,再到最后,只剩下了无以复加的崇拜和敬畏!
这哪里还是一个厂长?这分明就是一个被机械之神附体的天人!
第三天的黄昏,当最后一颗螺丝被拧紧。
杜建邦抹了一把脸上的油污,站到了一台被他重新组装起来的、仿佛获得了新生的注塑机前。
全厂的工人,都自发地停下了手里的活,屏住呼吸,围了过来。
他们的目光,聚焦在杜建邦那只准备按下启动按钮的手上。
“嗡……”
杜建邦毫不犹豫地,合上了电闸。
一阵沉闷的电流声响起,那台沉寂了十几年的钢铁巨兽,猛地一震,仿佛一头从长眠中苏醒的巨龙,发出了沉重的呼吸。
“咔啦……轰隆隆……”
在所有人紧张的注视下,古老的齿轮开始转动,陈旧的液压杆缓缓推进,加热器里的塑料粒子被熔化,注入到一副简陋的、由杜建强亲手打磨出来的模具之中。
冷却,开模。
“啪嗒”一声,一片虽然边缘还带着些许毛刺,但形状完整、质地均匀的白色塑料扇叶,掉落在了下方的铁盘里,发出了清脆的声响。
成功了!
在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整个车间,爆发出了一阵山呼海啸般的、雷鸣般的欢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天呐!废铁!厂长把废铁给修活了!”
“神了!厂长简直就是神仙下凡啊!不仅懂电机,连这种大家伙都玩得转?!这世上还有他不会的东西吗?!”
工人们疯狂地叫喊着,雀跃着,甚至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