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筑泡(2/3)
好呢,说明这是你的雾介织的。
”
“我当年凝的第一个,是个没底的漏斗,东西放进去就漏,找了三块雾介皮才凝出个有底的。
”
“你这至少是封闭的,能装东西,算运气好的了。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透明小瓶,里面装着泛着淡白微光的雾介水。
“来,滴几滴稳形态,别用手碰,用指尖弹进去就行。
”
“载体一旦定型,再碰就容易崩,到时候雾介皮就废了。
”
李砚接过小瓶,小心翼翼地对着“尖顶小屋”的壁面,轻轻弹了几滴雾介水。
雾水刚碰到壁面,就像被吸收了似的,壁面的绿光瞬间亮了些。
原本倾斜的地面慢慢变平,站在上面不用再踮脚了。
歪扭的门也自动调整到了正面,门框慢慢变直,虽然还不算特别规整,却比之前好看多了。
只是屋顶的斜度还在,壁面的绿光也依旧不均匀。
谢先生说:“这是它的‘原生样’,改不了,也不用改。
”
“每个梦泡都有自己的样子,要是都一模一样,反而没意思了。
”
“而且这歪歪扭扭的,说不定还能藏东西,比如把预言核挂在屋顶的斜角,别人不容易发现。
”
李砚听了,心里舒服了些,盯着掌心的“尖顶小屋”看了又看。
这是他自己凝的第一个梦泡,虽然不漂亮,却是他用自己的雾介织出来的。
谢先生拍了拍他的肩膀:“进去试试,感受下里面的空间。
”
“用意识想着‘进去’,不用真的迈脚,梦泡会接你进去的。
”
李砚按照谢先生说的,心里想着“进去”。
刚念完,就觉得眼前一花,再睁开眼,已经站在“尖顶小屋”里面了。
里面的空间比看着大,约莫两平米,足够他盘腿坐下。
除了雾介织成的壁、顶、地,什么都没有。
没有桌子,没有灯,连个放东西的台都没有。
只有淡淡的绿光从壁面透进来,照亮了里面的空间,不算暗,却有点冷清。
他试着走了走,地面很软,像踩在草地上,没有声音。
想摸一摸壁面,指尖刚碰到,就觉得一阵温润,和握雾介皮时的感觉一样。
谢先生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闷闷的,像隔着层棉花:“现在试试嵌梦核,记住,别用意识硬塞。
”
“把核放在门口,想着‘让它进来找地方’,它自己会找落脚地。
”
李砚赶紧走到门口,从怀里掏出预言梦核。
那枚泛着淡蓝微光的残片,被他小心地裹在雾介布里,生怕碰坏了。
他轻轻解开雾介布,把预言梦核放在门口的地面上。
心里想着:让它进来找地方。
刚想完,预言梦核就慢慢飘了起来,顺着门飘进了梦泡里。
它在梦泡里转了两圈,最后停在右侧的壁面前。
下一秒,壁面突然亮起淡蓝光晕,光晕中心没有凝出挂架,反而慢慢浮现出一面老式电视机的轮廓——木质边框,玻璃屏幕,还带着复古的旋钮,像是从旧时光里捞出来的。
电视机慢慢凝实,边框的木纹清晰可见,屏幕上蒙着一层淡蓝雾气,看不清画面。
李砚还没弄清这是什么,预言梦核就轻轻贴在了电视机的背面。
淡蓝微光顺着电视机的纹路蔓延,屏幕上的雾气渐渐散去,开始浮现出清晰的画面。
画面里不是他熟悉的任何场景——是间藏在雾里的废弃场馆,青瓦覆着厚雾,门楣上的“崇文馆”三字褪了色,却依旧透着古朴的气息,和之前破解谜题时的崇文馆截然不同,更显荒芜,像是被遗忘了许久。
镜头慢慢推进,穿过虚掩的木门,里面是间积了灰的资料室。
靠墙摆着三排高大的深色书架,书架第三层正中央有个敞开的暗格,里面嵌着一本烫金古籍,书脊上“文典实践录”五个字在雾里泛着微光。
长桌上摊着泛黄的手稿,边角卷着,旁边散落着八只白瓷碗,碗底朝上,隐约能看见“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名讳。
窗外没有雪,只有浓得化不开的雾,雾里飘着细碎的纸絮,落在窗台上,叠成薄薄一层。
最奇怪的是,资料室的角落,还飘着一枚半透明的梦泡——那梦泡泛着银白微光,正是老墨丢失的梦泡碎片的气息,可此刻它却裂着一道长长的缝,像是被什么东西强行劈开,碎片边缘还沾着淡淡的黑气,和之前遇到的伪常识孽障气息一模一样。
李砚从未见过这个地方,可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心里却涌起一股莫名的熟悉感,像是在梦里见过无数次,又像是有根无形的线,正牢牢牵着他往那个方向走。
一股强烈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