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在地图上,闭眼三秒,再睁开时,手指点在三处标记上。
“破庙那边,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最易有人靠近。
后山崖,雨前必查。
小学周围,放学后两小时重点盯。
”他声音平稳,“路线不走直线,按地脉绕行。
脚印要散,不能成排。
”
退伍兵老陈点头:“像战术穿插。
”
“不是战术。
”罗令摇头,“是古法巡山。
先民走山路,讲究避湿、顺气、藏形。
我们踩的,是老路。
”
王二狗掏出本子记,笔尖一顿:“那……用啥暗号?”
“竹哨。
”罗令从抽屉里拿出几截削好的竹管,“长一短二,是发现可疑;三短急促,是集合。
别用电台喊话。
”
老陈试吹了声,哨音短促,像夜鸟惊飞。
其他人跟着学,屋里顿时响起断断续续的哨声。
第二天清晨,巡逻队第一次出勤。
二十人分成三组,穿着各自的衣服,有的套着胶鞋,有的披着旧雨衣,腰间别着手电、竹哨、铁锹。
王二狗走在最前,手里那把锹一直扛着,像扛旗。
直播镜头跟在队伍后面。
弹幕一开始刷:“这不就是村民联防?”“道具手电都一个型号,摆拍吧?”
罗令没出镜。
赵晓曼站在校门口,举着手机,声音平静:“他们走的不是巡逻路线,是祖宗巡夜的步子。
你看他们脚下——踩的是八卦步,左三右四,避开湿滑,也防跟踪。
”
镜头拉近,队员的脚步确实不齐。
有人走“之”字,有人突然停步侧耳,有人绕树而行。
王二狗走到破庙前,抬起手,队伍立刻散开,呈扇形推进。
他吹了声短哨,左侧那人立刻蹲下,用手电照地。
“有脚印。
”那人喊,“新踩的,鞋底带泥。
”
王二狗走过去,蹲下看了眼:“不是我们的。
”他掏出手机拍下,上传到巡逻群。
弹幕开始变:“等等,他们真在查脚印?”“这步法有点东西”“刚才那guy绕树时根本没回头,怎么知道后面没人?”
赵晓曼继续讲:“先民巡夜,靠的是山感。
哪片林子风声不对,哪段路土质松软,闭眼都能辨。
这不是保安,是守夜人。
”
直播打赏突然涨了一波。
有人刷“支持装备基金”,有人直接打款备注“买对讲机”。
王二狗看了一眼手机,眼眶有点热,但他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