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醒来(3/3)
五,加上人工,成本撑死两三块钱。
卖十五块,利润高达四五倍!
这就是信息差带来的利润空间!也是这个时代“投机倒把”能迅速暴富的原因之一。
林凡仔细观察了一下那裤子的做工,非常简单,就是前后两片布缝合,加上裤腰和裤袢。
以他前世管理过服装厂的经验来看,这种裤子工艺简单,甚至不需要专业的缝纫机,家里那种老式的脚踏缝纫机就能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个想法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他没有本钱去批发成品来卖,但他可以自己制作!母亲王淑芬在食堂工作前,曾在街道缝纫组干过,家里就有一台蝴蝶牌脚踏缝纫机,手艺相当不错。
他可以买布料、买针线,请母亲帮忙加工,然后自己拿去卖。
这样,启动资金的需求就大大降低了!
他走到那个摊位附近,假装看热闹,实际在观察学习。
他听到摊主跟顾客吹嘘广州的繁华,听到年轻人对时尚的渴望,也记住了裤子的样式和大致尺寸。
“哥们儿,这裤子好卖吗?”林凡凑过去,递上一根在路上买的“经济”牌香烟(一毛钱一包),装作随意地问道。
年轻摊主接过烟,别在耳朵上,打量了一下林凡,见他年纪不大,但穿着还算整齐,便带着几分得意说:“还行吧!一天能卖出去几条。
主要是咱这货正宗,广州来的!”
林凡笑了笑,没有点破。
他估计这裤子多半是摊主自己仿制的,或者是从本地的地下小作坊批来的,根本不是什么广州货。
但他没必要说破。
“厉害厉害。
”林凡恭维了一句,又问道,“这布料好买吗?我看颜色挺正。
”
“布料?你去城南的集贸市场看看,那边有卖的。
不过这种料子紧俏,去晚了就没了。
”摊主随口答道,然后便不再理会林凡,继续招呼其他顾客。
城南集贸市场...林凡记下了这个地名。
他知道那里,是江州最大的自由市场,鱼龙混杂,什么都有得卖。
目标明确了。
第一步,去集贸市场考察布料价格,购买少量布料和所需辅料。
第二步,回家说服母亲帮忙加工。
第三步,拿到成品后,寻找合适的地点销售。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五块多钱,心中有了底气。
这,就是他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基石!
他没有立刻去城南,而是先回到了家。
母亲王淑芬正在家里缝补衣服,那台黑色的蝴蝶牌缝纫机就摆在窗边。
“妈,跟你商量个事。
”林凡拉了个凳子坐在母亲身边。
“啥事?工作的事有眉目了?”王淑芬头也没抬,继续踩着缝纫机。
“不是工作,是我想做点小生意。
”林凡组织了一下语言,“我看到现在街上流行一种叫‘踩蹬裤’的裤子,年轻人特别喜欢。
我想着自己买布来做,做好了拿去卖。
”
王淑芬停下手中的活,惊讶地看着儿子:“自己做裤子卖?你会做吗?”
“我不会,但您会啊!”林凡笑着说,“妈,您的手艺我可是知道的,当年在缝纫组可是标兵。
这种裤子样式简单,您肯定一看就会。
”
“我...”王淑芬有些犹豫,“我这都多少年没做整件衣服了,再说,那是公家的活儿,现在是给你做拿去卖,这...”
“妈,这不叫投机倒把,这叫个体经营,国家现在允许的。
”林凡耐心解释,“您看,布是我买的,您就出个手艺,赚了钱,咱们对半分...不,您拿大头!就当是贴补家用了。
爸不是老嫌家里钱紧吗?”
听到能贴补家用,王淑芬明显心动了。
她想了想,问道:“那布贵不贵?别亏了本。
”
“不贵,我问过了。
一条裤子的布钱大概两块多,加上扣子啥的,成本不到三块。
那种裤子在街上能卖十五块呢!”林凡报出估算的数字。
“十五块?”王淑芬吓了一跳,“这么贵?有人买吗?”
“有!年轻人就认这个。
”林凡肯定地说,“妈,您就帮帮我吧。
我先少做几条试试,不行就算了。
就用我自己的钱,不动家里的。
”
看着儿子充满期盼的眼神,想到丈夫为家里经济发愁的样子,王淑芬终于点了点头:“那...行吧。
不过说好了,就先做两条试试。
还有,尺寸你得去弄准了,别做出来没人能穿。
”
“太好了!谢谢妈!”林凡高兴地差点跳起来,“尺寸您放心,我这就去市场看布料,顺便量量标准尺寸!”
说完,他兴冲冲地跑出家门,朝着城南集贸市场的方向大步走去。
夏日的阳光照在他年轻的脸上,充满了希望的光芒。
1985年的夏天,十八岁的林凡,踏出了他重生的第一步。
未来的商业巨擘,将从这小小的“踩蹬裤”开始,悄然启航。
喜欢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请大家收藏:()重回85年代开局截胡百万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