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服装店”的开业,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这条以国营店铺为主的街道上漾开了涟漪。
最初几天,店里的人流算不上摩肩接踵,但始终不断。
好奇的、观望的、真正想买的年轻人络绎不绝。
固定的店面带来了地摊无法比拟的信誉感和安全感,林凡热情周到又不失分寸的服务,陈远沉稳可靠的护卫,以及王淑芬过硬的手艺带来的良好版型和做工,都成了“新风”的口碑。
开业第三天下午,一个穿着纺织厂工装、烫着时髦卷发的年轻女工在店里徘徊了很久,试穿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裤子,最终还是犹豫不决。
“同志,我穿这个红色的,会不会太扎眼了?厂里老师傅该说我了。
”她对着镜子左看右看,既喜欢又有些顾虑。
林凡没有一味鼓吹,而是微笑着说:“姐,上班的时候可能不太方便,但休息日、看电影、逛公园的时候穿,肯定精神!你看这颜色多正,衬得你皮肤都白了。
要不你先拿这条蓝色的,稳重一点,平时也能穿。
”
女工觉得有理,最终买下了那条蓝色的裤子,满意地走了。
这种站在顾客角度考虑问题的销售方式,让很多人生出了好感。
口碑渐渐传开。
“新风”的裤子样式新、版型好、老板实在,这些评价在城西的年轻人中间悄悄流传。
生意一天比一天稳定,每天的营业额都能维持在二三十块钱左右,利润可观。
林凡终于不用再为每天的饭钱和明天的布料钱提心吊胆了。
小店步入正轨,林凡却没有丝毫松懈。
他深知,满足于现状就是倒退的开始。
踩蹬裤的热潮能持续多久?模仿者很快就会出现,价格战不可避免。
他必须思考下一步。
这天晚上打烊后,林凡没有立刻回家,而是留在店里,就着昏黄的灯光,在一个小本子上写写画画。
他在规划未来:是继续深耕裤子,增加更多款式,比如尝试做现在刚开始流行的牛仔裤?还是开拓上衣市场,比如做那种印着图案的“文化衫”?亦或是,利用这个据点,尝试接触更多种类的商品?
“林凡兄弟,还不回去?”陈远锁好门,走进来问道。
他的伤已经好利索了,整个人精神焕发。
“马上就走。
陈大哥,坐,我正好有事跟你商量。
”林凡收起本子,给陈远倒了杯水。
“商量啥?你尽管说。
”陈远在简易的木板钉成的“凳子”上坐下。
“咱们的店现在算是站稳脚跟了。
”林凡看着窗外对面已经熄灯的“悦耳音响室”,缓缓说道,“但只卖裤子,太单一了。
我在想,能不能增加点别的。
比如,进点时髦的衬衫、裙子,或者...像对面那样,进点磁带?”
陈远顺着林凡的目光看去,想了想:“进别的货,本钱可就大了。
而且咱也不懂行啊。
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