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一一盘的进口空白带,像一道高高的门槛,横亘在林凡面前。
这个价格意味着,一盘“白金音质”磁带的成本将高达近三块钱,几乎是普通磁带的两倍。
售价至少要定在三块五到四块,才能维持基本的利润空间。
在1985年,四块钱可以买好几斤猪肉,或者看十几场电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市场能接受吗?
晚上,林凡把苏晚晴和苏明叫到自己的小店,关上门,开了个“董事会”。
他把省文化用品公司提供的TDK空白带样品和价格单放在桌上,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晚晴,苏大哥,我打算推出一个‘新风白金音质’系列,就用这种进口带子。
”林凡语气坚定,但眼神坦诚地看着苏晚晴,“我知道风险很大,价格太高,可能卖不动。
但我想赌一把,赌的是有人愿意为更好的品质买单,赌的是我们能靠这个把‘新风’的品牌立起来,和那些只会模仿、打价格战的人彻底拉开差距。
”
苏明拿起空白带,摸了摸,又看了看价格单,咂了咂嘴:“带子是好带子,就是这价钱…太吓人了。
一盘顶咱们普通带子两盘还多!”
苏晚晴没有说话,她拿起那盘之前用样品带录制的“白金样带”,又拿起一盘普通带录制的同内容磁带,走到苏明那台宝贝录音机前,先后播放了两段同样的音乐。
清澈通透、细节丰富的音质与略显沉闷、带有底噪的音质形成了鲜明对比。
连不太懂音乐的苏明都听出了明显差别。
“差别是挺大…”苏明承认,“可…老百姓听得出这么细的差别吗?愿意多花一倍多的钱吗?”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林凡看向苏晚晴,他知道,她的判断至关重要。
苏晚晴静静地听完,放下磁带,沉思了片刻。
她的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这是她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听得出。
”苏晚晴终于开口,语气肯定,“也许不是所有人都能说出具体差别,但好和坏的感觉是直观的。
就像穿衣服,料子好、版型正,穿上身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哪怕说不清哪里不一样。
”她顿了顿,看向林凡,眼神锐利,“林老板,你的想法我明白。
做高端,树品牌,是对的。
但我们必须想清楚,卖给谁?怎么卖?”
她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
林凡心中暗赞,苏晚晴总能切中要害。
“我的想法是,”林凡早有腹稿,“目标客户,首先是那些真正喜欢音乐、对音质有要求的年轻人,比如学生里的文艺骨干、单位里的文艺积极分子。
其次,是那些需要送礼、讲究体面的人。
至于怎么卖…”他顿了顿,“不能像普通磁带那样摆在柜台里任人挑选。
我们要‘限量’,要‘预约’,要营造出一种‘稀缺’和‘专属’的感觉。
”
“限量?预约?”苏明有些不解。
“对!”林凡解释道,“第一批,我们只做五十盘,甚至三十盘。
选最经典、最能体现音质优势的曲目,比如一些交响乐片段、音色纯净的民歌、或者精心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