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白金音质鉴赏夜”带来的热潮,超出了林凡的预期。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新风服装店”和“悦耳音响室”的客流量明显增加,不仅“白金系列”磁带被反复询问,连带着普通磁带和服装的销量也提升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林凡和苏晚晴通过那次活动收集到的点歌单,成了他们洞察市场需求最直接的窗口。
然而,生意红火的同时,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最直接的压力是产能。
服装方面,王淑芬和孙姨两个人,加上林凡和陈远帮忙打下手,应付日常零售和百货公司的固定订单已经非常吃力,经常要加班到深夜。
磁带业务那边,虽然有了双卡复录机,但空白带采购、歌单编排、母带制作、复制、贴标、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全靠苏明和苏晚晴兄妹俩,也几乎达到了极限。
这天晚上盘账,林凡看着账本上持续增长的数字,眉头却微微锁着。
苏晚晴清点完磁带库存,也揉了揉发酸的手腕,轻声说:“林老板,照这个趋势,我们现有的库存,特别是几个热门款式的磁带,恐怕撑不了几天了。
得赶紧补货,不然就要断档了。
”
林凡点点头,他何尝不知道。
断货意味着流失客户,意味着将市场拱手让人。
但扩大生产,谈何容易?
“晚晴,苏大哥,”林凡放下账本,神色严肃地看着苏家兄妹,“咱们的生意,算是初步站住脚了。
但现在这个规模,已经到了瓶颈。
要想再进一步,必须得扩大规模了。
光靠我们几个,忙死也做不大。
”
苏明叹了口气:“是啊,光复制磁带就占了我大部分时间,修理音响的活儿都积压了不少。
可扩大规模…怎么扩?再买机器?雇人?”
“雇人”这两个字,让房间里安静了一下。
在80年代初,“个体户”雇工还是一件非常敏感、甚至带有争议的事情。
虽然政策已经允许,但实际操作中,还是会引来各种目光和非议。
林凡深吸一口气,下定了决心:“对,必须得考虑雇人了。
至少,服装这边,得再请一两个信得过的裁缝。
磁带这边,复制、包装这些简单重复的劳动,也可以请个帮手。
不然,我们会被活活累死,生意也做不大。
”
苏晚晴有些担忧:“雇人…好找吗?工钱怎么算?可靠吗?万一…”
她的担忧不无道理。
当时劳动力市场远未开放,合适的、可靠的人并不好找。
工钱给少了没人干,给多了成本压力大。
而且,涉及到技术(比如裁缝手艺)和财物(比如磁带成品),忠诚度至关重要。
“困难肯定有,但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