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声道谢,苍白的脸上有了一丝血色,还破例给他泡了杯糖水。
交谈中,她提及学校正在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育方针,言语间少了些迷茫,多了些尝试理解的积极。
李振邦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融入新社会。
离开时,他看见柳如烟窗台上那盆墨兰,似乎比以往舒展了些。
至于林淑娴,那份朦胧的情愫在空间的阻隔下,反而因书信的往来而愈发清晰。
通信是含蓄而克制的,多围绕工作展开,交流一些无线电知识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但字里行间,总能读出超越同事的关心。
林淑娴的信字迹清秀,逻辑清晰,偶尔会夹一片压干的桂花,信纸便染上淡淡的甜香。
李振邦的回信则力求沉稳,分享派出所的趣闻和读书心得,他会特意选用不错的信纸和墨水,写好后又反复检查几遍才寄出。
这种“纸上谈兵”的交流,成了他繁忙基层工作中一抹温柔的精神慰藉。
日子就在这琐碎而充实的“里弄春秋”中缓缓流淌。
处理完一天的公务,傍晚时分,李振邦常喜欢推着车,在弄堂里再走一圈。
看孩子们在空地上抽陀螺、跳房子,听老人们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闲聊,闻着各家各户飘出的晚饭香气。
这一幕幕平凡温馨的场景,让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潜伏的危险,都是为了守护这看似寻常却来之不易的安宁。
夜幕降临,派出所值班室的灯光昏黄。
李振邦在煤油灯下整理一天的工作笔记,将重要的信息归类存档。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夜归人的脚步声。
他知道,关于“老爷”的阴影并未远去,福佑路219号仓库依旧是个未知的谜团。
但此刻,他内心平静而坚定。
他不再是孤独的异乡客,而是这片里弄的守护者,是赵大勇的战友,是张所长信赖的下属,是父母牵挂的儿子,也是三位不同女性眼中,那个有些特别、值得信赖的李振邦。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沪上警事: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