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沪上警事:1950> 第26章 心形纽扣

第26章 心形纽扣(2/3)

在旧上海闻名遐迩的百货商场,如今虽已换了天地,但依旧是商品流通的中心。

    他们亮明身份,出示纽扣图样,一家家柜台询问,一个个售货员打听。

     过程枯燥而疲惫。

    大多数售货员看到纽扣都茫然摇头,这种“心形”的、“塑料”的纽扣,在他们看来太过稀奇。

    也有人提供一些模糊的线索,比如听说洋行偶尔会有类似的船来品,或者某些专做女学生生意的小店可能会有这种俏皮款式,但都无法确定。

     李振邦没有气馁。

    他不仅询问纽扣本身,还仔细观察各家商铺销售的成衣款式,特别是针对年轻女性的服装,试图找到使用类似纽扣的衣物。

    他甚至留意商店里是否有相机(尽管极其稀少),想着如果能拍下纽扣照片,调查会容易得多,但这在1951年的基层派出所,无疑是天方夜谭。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李振邦想到了一个被忽略的角度——犯罪心理画像。

     晚上回到派出所,他顾不上休息,在煤油灯下铺开纸笔。

    他不再局限于物证,开始尝试勾勒犯罪嫌疑人的特征: ·熟悉底层社会:能精准找到棚户区这类管理相对薄弱、家庭困难的目标。

     ·具备欺骗性:能伪装成亲戚或同乡,利用花言巧语或小恩小惠(如心形纽扣这种小礼物)骗取少女信任。

     ·有流动能力:跨区作案,说明有交通工具或熟悉城际流动渠道。

     ·可能团伙作案:系列案件显示组织性,有负责物色、诱骗、转运、销赃的不同角色。

     ·目标明确:只针对特定年龄、特定家庭的少女,说明有稳定的销赃路径(可能是偏远的山区、妓院或者非法工厂)。

     根据这个画像,李振邦将调查重点重新拉回到棚户区和底层流动人员身上。

    他建议张所长,加大对码头、车站、小旅馆等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排查力度,特别是近期有陌生面孔出现、行为异常的人员。

    同时,重点关注是否有经常离开上海、又突然返回的“熟面孔”。

     这个思路得到了张所长的认可。

    撒出去的网开始收紧。

     第三天下午,李振邦独自一人再次来到闸北缫丝厂附近,进行更细致的走访。

    他不再笼统地询问是否见过小娟,而是拿着那颗心形纽扣,重点询问附近的杂货铺、小吃摊、以及一些在街边游荡的青少年。

     在一个卖针头线脑和廉价化妆品的小摊前,摊主—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异能选择:我能看到最终形态 岐黄下山觅亲缘 灵气刚复苏,他万年灵药咋批发卖 修己传 妻子背叛后,仕途一路开挂狂飙 太子林龙 四合院:旅行青蛙带回我家地契 都市:股市疯狂敛财 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 冰山总裁为我崩人设:离婚后她哭 开局股市爆赚千亿,校花跪求复合 驯养游戏(强制) 犯上[Futa] 你的信息素好甜 清穿之成了荣妃的我开始养生 病弱总裁被鬼王盯上了 清太子拥有电脑之后 聆听 温菀的功德系统 分手后,校花小姨子不对劲 重生入职,开局背熟全国积案卷宗 甲醇交易笔记 抗战功德林头等战犯 回溯的玄,预知的黄 我在东莞夜总会当保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