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盛了碗汤,“听说北边打得惨啊……唉,这太平日子才过了几天……”
“妇道人家,别乱说。
”父亲轻声制止了母亲,但眉头也锁着深深的忧虑。
他转而问起李振邦工作上的事,刻意避开了那些危险的部分,只问些里弄治安、户口管理的寻常话题。
李振邦也乐得配合,讲些调解邻里纠纷的趣事,饭桌上的气氛才渐渐轻松起来。
这就是1951年一个普通上海家庭的夜晚。
家国天下的宏大叙事,与一碗红烧肉、一句嘘寒问暖的琐碎日常紧紧交织。
战争的阴影投射在每一扇窗户上,但窗内的灯火和饭香,则是普通人最顽强的抵抗。
饭后,李振邦帮母亲收拾碗筷。
窗外传来隔壁无线电的声音,正在播放戏曲《白毛女》,悲怆的唱腔在弄堂里回荡,与不远处广播里的军歌奇异地混合。
母亲一边洗碗,一边低声哼着曲子,眼角有些湿润。
“盼只盼,咱们的队伍早点打胜仗,盼只盼,天下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李振邦站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在水汽中忙碌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酸楚而温暖的热流。
他所守护的,不正是这千千万万个在苦难中依然心怀希望的家庭,这灶台间的温暖,这平凡却珍贵的亲情吗?
第二天,他去了趟南市区的家。
弄堂里比平时安静了些,人们的话题总是不自觉地绕到北边的战事上。
他看到苏梦蕾正带着一群妇女在居委会门口缝制慰问袋,针脚密密,装着肥皂、毛巾和写着鼓励话语的字条。
苏梦蕾看到他,笑着打了个招呼,眼神清澈而坚定,那是一种投身于伟大事业的光彩。
李振邦知道,那个曾经只会围着他说笑的姑娘,也在时代的洪流中迅速成长着。
假期短暂而平静。
没有惊心动魄,只有柴米油盐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当李振邦重新穿上警服,推开派出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时,他感觉自己的内心被一种更深厚的力量充满了。
额角的疤痕依然在,微山湖的惊险也记忆犹新,但此刻的他,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不是为了虚无的荣誉,而是为了母亲碗里那块红烧肉,为了父亲杯中那点解忧的酒,为了这巷陌深处千家万户在战争阴霾下依然顽强升起的炊烟。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沪上警事: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