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冰点追踪(1/3)
质检员小孙的失踪,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涌动的池塘,在红星钢铁厂保卫科内部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高副局长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办公室里烟雾弥漫,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高副局长一拳砸在铺满图纸和文件的桌子上,震得茶杯盖叮当响,“一个大活人,在咱们眼皮子底下没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敌人就在我们身边!而且非常猖狂!”
老郭眉头拧成了疙瘩,负责内部排查的他压力最大:“已经派人去小孙的宿舍、他常去的地方都找过了,没影儿。
厂区各个出入口的登记也查了,昨晚下班后,没有他外出的记录。
就像……就像蒸发了一样。
”
“蒸发?”高副局长冷哼一声,“厂区这么大,角落旮旯多了去了!还有那些废旧的厂房、料场、防空洞,都搜过了吗?”
“正在组织人手拉网式搜查,但需要时间。
”老郭汇报,“另外,对小孙的社会关系和近期表现也做了紧急调查。
这小子平时挺老实,技术也不错,就是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
没发现有什么不良嗜好或者复杂的社会关系。
唯一有点异常的是,同宿舍的人反映,他失踪前一天晚上,好像有点心神不宁,翻来覆去没睡好。
”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断了。
小孙的失踪,让齿轮破坏案的调查陷入了僵局。
如果小孙是同谋或知情者,他的失踪意味着线索中断;如果他是受害者,那说明隐藏的敌人已经狗急跳墙,开始清除潜在威胁,调查变得更加危险。
李振邦没有参与大规模的搜素,他深知在偌大的厂区盲目寻找效率太低。
他的长处在于分析和推理。
他再次将自己关在资料室里,面前铺开的是所有与二号轧钢线、断裂齿轮、以及相关人员(刘工程师、王茂才、小孙,甚至老师傅赵德柱)的档案和记录。
他需要重新梳理,找到那个被忽略的连接点。
寒冷的北国夜晚,资料室里只点着一盏昏黄的台灯,煤炉散发的热量勉强驱散一丝寒意。
李振邦裹紧了棉大衣,围巾上似乎还残留着南方带来的、若有若无的熟悉气息,这让他纷乱的心绪稍稍平静。
他想起林淑娴信中的鼓励,想起自己的职责,强迫自己集中精神。
他采用了一种最笨拙却也最可靠的方法——时间轴重叠法。
他将刘工程师、王茂才、小孙三人在事故前后一段时间内的所有活动轨迹(根据工作记录、考勤、以及有限的目击证词),尽可能精确地标注在一张巨大的厂区平面图上,尤其是他们与二号轧钢线、机修车间、备件库等关键地点的交集点。
这项工作极其繁琐,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细节的关注。
眼睛酸涩了,就用冰冷的湿毛巾擦一把脸;手指冻僵了,就凑到煤炉边烤一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图纸上的线条和符号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突然,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引起了李振邦的注意!
在断裂齿轮安装前大概一周左右,机修车间的工具领用记录上,王茂才曾领取并归还了一套“精密测量工具”,其中包括一把用于测量金属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