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商路筹备:匠声筑基与信使归程(1/3)
腊月的寒风裹着细雪,像无数把小刀子刮过黑石镇的城墙,镇口老槐树的枝桠上积着一层薄薄的雪,风一吹,便簌簌落下,沾在路过百姓的棉帽上。
可镇西那片刚圈出来的空地上,却半点不见冬日的萧索——十余名工匠正赤着胳膊抡铁锤,夯土的号子声穿透风雪,在半空里撞出暖意。
木架搭起的雏形上,“西域商栈”四个墨字已用朱漆描了边,虽未干透,却已透着几分规整气象。
林越踩着积雪走来,皮靴碾过雪地发出咯吱声响。
他裹紧了身上的厚棉袍,目光扫过忙碌的工匠们:有人正用墨斗在木梁上弹线,墨痕在白雪映衬下格外清晰;有人蹲在地基旁,将掺和了石灰的黄土反复夯实,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砸在冻土上瞬间凝成小冰晶。
周武拿着一卷图纸快步迎上来,图纸边缘已被冻得发脆,他用手指点着图上的方格:“按您之前的吩咐,商栈分前后两院,前院临街开三间铺子,中间留作客堂,方便西域商人与镇上掌柜洽谈;后院隔出十二间厢房,沙驼部来人住得宽敞,还能存放他们带来的特产。
”
他顿了顿,又指向地基角落:“墙角那处要砌一座三丈高的烽火台,用青砖包边,里面预留了放置火硝的凹槽,一旦北狄人或散匪靠近商道,这边点起烽火,三十里外的哨卡立刻能看见。
”林越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几名工匠正抬着青砖垒墙,砖缝里填着糯米汁混合的灰浆,他伸手摸了摸砖面,冰凉中带着紧实的质感:“地基要再加固两层,开春后雨水多,别让潮气浸坏了木柱。
”周武立刻应下,转身对着工匠们高声叮嘱,寒风将他的声音传得很远,工匠们纷纷应声,手里的活计又快了几分。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李青瑶提着食盒从驿站方向走来,食盒外层裹着厚厚的棉絮,掀开盖子时,热气立刻氤氲开来,带着姜汤的辛辣暖意。
她将陶碗分递给工匠们,笑着说:“快趁热喝口姜汤,暖暖身子,别冻着了。
”一名老工匠接过碗,喝了一大口,抹了抹嘴感叹:“李姑娘心细,这姜汤里还放了驱寒的生姜和红枣,喝着真舒坦!”李青瑶笑着点头,转头看向林越,递过一碗温热的姜汤:“粮仓那边我已经和赵衡清点过了,每月要给沙驼部的一百石粮食,单独存放在西仓的第三间,用木板架起来防潮;茶叶也挑了最好的雨前龙井,装在带釉的陶罐里,罐口封了蜡,保证不会串味。
”
林越接过姜汤,指尖的暖意顺着碗沿蔓延到掌心,他刚要开口,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那声音打破了雪地的宁静,带着几分急切,由远及近。
周武眉头一挑:“是咱们派去打探沙驼部消息的亲兵回来了!”三人朝着镇口方向望去,只见一名亲兵骑着马飞奔而来,马身上的鬃毛沾满了雪粒,亲兵的棉甲上也结着一层白霜,显然是赶路赶得急。
亲兵翻身下马时,腿一软差点摔倒,林越快步上前扶住他。
亲兵喘着粗气,从怀中掏出一封用蜡封好的信,双手递过来:“林都尉,沙驼部首领巴尔图已经启程了,预计三日后就能抵达黑石镇!他还带了十名骑兵护送,说是要先看看咱们建的商栈,再敲定商路的细节。
”林越接过信,蜡封上印着沙驼部特有的骆驼印记,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里面的羊皮纸带着淡淡的奶香味,巴尔图的字迹粗犷有力,笔画间透着一股豪爽:“林都尉台鉴,蒙君应允合作,某已备良驹两匹,携部众赴黑石镇,盼与君共商关税、护道之约,早通西域至中原商路,互利共赢……”
信里除了确认行程,还特意提到会带两匹西域良驹作为见面礼,字里行间满是期待。
林越将信递给周武和李青瑶传阅,笑着说:“巴尔图倒爽快,看来这次合作有戏。
”李青瑶看完信,目光落在“良驹”二字上,忍不住笑了:“妞妞要是知道沙驼部会带‘跑得比风还快’的马儿来,怕是要天天去镇口等了。
”话音刚落,就见不远处的巷口探出一个小脑袋,正是妞妞,她手里攥着一个雪球,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李姐姐,我听见你们说马儿了!是不是西域的马儿要来了?”
李青瑶蹲下身,摸了摸她冻得通红的小脸:“是啊,三日后就到,到时候让你林叔叔带你去看好不好?”妞妞高兴得拍手,雪球都掉在了地上:“好呀好呀!我还要看看西域的叔叔们是不是都像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