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草原之约:商路延绵与野菊初绽(3/3)
,也更热闹——安静的是没有城镇的喧嚣,热闹的是星星和歌声。
”
妞妞靠在林越怀里,抬头望着星星,小声说:“林叔叔,草原的星星比黑石镇的多,也更亮。
”
巴尔图笑着说:“草原上没有高楼,没有炊烟,所以星星看得更清楚。
等明天早上,我带你们去看草原的日出,比星星还好看!”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巴尔图就来叫他们了。
众人骑着马,往草原东边跑去。
此时,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远处的地平线渐渐染上橘红色,像被火烧过一样。
“快到了!”巴尔图催马加快速度,指着前方的一座小山坡,“咱们去山坡上看,看得更清楚。
”
登上山坡,东方的天空越来越亮,橘红色渐渐变成金黄色,接着,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光芒万丈,把草原染成了金色。
牛羊在金色的草原上吃草,像撒在金毯上的棋子;远处的帐篷冒着袅袅炊烟,和晨光混在一起,格外温馨。
“哇!好漂亮!”妞妞拍手喊道,小脸上满是震撼,“比阿古拉叔叔说的还要好看!”
李青瑶拿出随身携带的帕子,擦了擦眼角——她从未见过这样壮丽的日出,金色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治愈,仿佛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林越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他想起开通商路的初衷,想起黑石镇百姓的期待,想起沙驼部人的热情,这些画面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过,最终定格在眼前的金色草原上。
“这就是草原的日出。
”巴尔图笑着说,“每次看到这样的日出,我就觉得,草原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太阳还会升起,就有希望。
”
林越点头:“你说得对,只要有希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咱们的商路,就像这日出一样,会越来越光明。
”
看完日出,众人骑着马返回帐篷。
路上,妞妞想起了她的风筝,拉着巴尔图的衣角,说要去放风筝。
巴尔图笑着答应,让人把他部落里孩子的风筝也拿出来,一起去草原上放。
草原上的风很大,妞妞的雄鹰风筝刚一松手,就乘着风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很快就变成了天空中的一个小黑点。
部落里的孩子们也拿着风筝跑过来,有蝴蝶形状的,有骆驼形状的,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妞妞跑得满头大汗,却笑得格外开心,她拉着林越的手,指着天空中的风筝,大声说:“林叔叔,你看!我的风筝飞得最高!”
林越笑着点头,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是啊,妞妞的风筝飞得最高,最漂亮。
”
李青瑶和巴尔图的夫人坐在草地上,看着孩子们放风筝,偶尔聊几句家常——李青瑶教她中原的刺绣技巧,她教李青瑶草原的奶豆腐做法,虽然语言有些不通,但彼此都能明白对方的心意。
接下来的几天,巴尔图带着林越、李青瑶和妞妞,走遍了沙驼部的草原。
他们去看部落里的牛羊,妞妞还亲手喂了刚出生不久的小羊;他们去采草原上的野花,李青瑶把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妞妞头上;他们去听部落里的老人讲故事,讲草原上的传说,讲沙驼部的历史。
期间,林越和巴尔图还敲定了下半年的商队货物清单——沙驼部会每月送来八十匹羊绒毯、五十斤葡萄干、五匹西域良驹,黑石镇则每月提供一百五十石粮食、八十斤茶叶、二十匹丝绸;双方还约定,六月的时候,沙驼部会派十名商人去中原,跟着张启山学习中原的经商之道,黑石镇则派五名工匠去草原,教部落里的人制作中原的农具和家具。
离别的前一天,巴尔图在帐篷里设宴,为林越一行人送行。
部落里的人都来了,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喝着马奶酒,吃着烤羊肉,气氛格外热烈。
巴尔图的夫人给李青瑶送了一件白色的皮袍,上面绣着草原的花纹,说穿上这件皮袍,冬天就不会冷了;部落里的孩子们给妞妞送了他们自己做的小礼物,有木雕的小马,有编织的草绳,满满当当装了一书包。
巴尔图握着林越的手,语气真诚:“林都尉,谢谢你为咱们商路做的一切。
你不仅是黑石镇的好都尉,更是沙驼部的好朋友。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只要你开口,沙驼部的人都会帮你!”
林越点头:“巴尔图首领,你也是我的好朋友。
咱们的商路,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纽带,也是连接咱们两家友谊的纽带。
只要咱们互相扶持,商路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咱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
第二天清晨,林越一行人准备返程。
巴尔图带着部落里的人,送了他们很远很远。
妞妞坐在马背上,挥着小手,大声喊着:“巴尔图叔叔,我明年还会来草原!还会来放风筝!”
巴尔图笑着点头,大声回应:“好!叔叔等你!到时候给你准备最好的马奶酒和风干羊肉!”
队伍渐渐远去,沙驼部的帐篷和人群消失在视线里,眼前又变成了连绵的绿色草原。
妞妞靠在李青瑶怀里,手里紧紧攥着部落孩子送的木雕小马,小声说:“李姐姐,我舍不得草原,舍不得巴尔图叔叔,舍不得部落的小伙伴。
”
李青瑶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咱们还会再来的,等商路更繁荣了,咱们可以经常来草原。
喜欢翰土惊尘请大家收藏:()翰土惊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