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成文日期等细节。
凭借前世积累的经验和远超年龄的视野,他往往能发现一些隐藏在字里行间、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或机会。
比如,一份来自某农业大市的报告中,用大量篇幅宣传其粮食增产成绩,但在一个不起眼的表格注释里,提到因为某种病虫害,导致部分乡镇经济作物减产。
林别在摘要中,不仅汇报了增产成绩,也特意标注了这条减产信息,并备注了一句:“需关注区域性农业风险及农民减收影响”。
又比如,一份关于某个新兴产业园区规划的论证报告,写得天花乱坠,预期效益极高。
林别却发现其引用的核心技术专利,似乎与国外某公司存在潜在纠纷。
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在摘要中谨慎地提出了“知识产权风险需提前评估规避”的建议。
他的这些标注和说明,语言平实,依据充分,没有任何夸大其词或越俎代庖的嫌疑,更像是一个细心负责的秘书在履行提醒之责。
但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备注”,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陈国光偶尔在翻阅文件时,会看到这些标注。
他通常不会说什么,但有时会在林别报送文件时,看似随意地问一句:“这个风险点,你觉得主要可能出在哪个环节?”或者“关于那个专利问题,还有什么更详细的资料吗?”
林别每次回答都极其谨慎,只陈述客观事实和自己查证到的信息,绝不妄加揣测或提出超越秘书身份的建议。
但他的准备往往很充分,总能给出清晰、准确的回应。
几次之后,陈国光看向他的目光里,那丝审视渐渐淡去,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可。
有一次,陈国光甚至在看完一份他标注了关键信息的报告后,对旁边的孙莉说了一句:“小张心很细。
”
这句话由孙莉转述给林别时,他心中并无太多波澜,只是更加确信,自己选择的这条“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道路是正确的。
在这个位置上,做得太多是僭越,做得太少是失职,唯有精准地把握住那个“度”,才能既展现价值,又保全自身。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这天下午,林别接到一个电话,是赵志明打来的。
“张伟啊,忙不忙?”赵志明的语气比平时热络了不少,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