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船只,避开明显的障碍物和漩涡。
林别则站在船头,一边用长竿试探水深,一边用相机拍摄着触目惊心的景象:被困在楼房阳台、窗口,挥舞着衣物求救的群众;漂浮在水面的动物尸体;被冲垮的店铺……
“水深大概三米到五米不等!”
“这边水流比较急,下面可能有暗沟!”
“左前方那栋红砖楼,阳台上聚集了至少二十人,主要是老人和孩子!”
“右面那片漂浮的油污,可能附近有加油站泄漏!”
他通过卫星电话,冷静而清晰地将观察到的情况,一条条汇报给指挥部。
他的声音透过电波,传回了高地,也传回了数百公里外的省委大楼。
陈国光在办公室里,守着通讯设备,听着林别从一线传来的、不带任何修饰的现场描述,脸色无比凝重。
这些鲜活、具体、甚至有些残酷的信息,远比下面报送的、经过层层过滤的“简报”更具冲击力,也更能反映问题的严重性。
“书记,林别同志汇报,城区积水区发现多处油污带,存在燃烧和污染水源风险!”
“书记,大量群众被困楼房,缺乏饮用水和药品,情绪开始焦躁!”
“书记,部分区域开始出现垃圾堆积,卫生状况恶化,疫情风险升高!”
每一条消息,都像重锤敲在陈国光的心上。
他根据这些一线情报,不断向省应急厅、交通厅、卫生厅下达着更加精准、更加紧迫的指令:“立刻调派专业队伍处理油污!”“空投物资优先投向林别标记的群众聚集点!”“防疫队伍必须立刻跟进,消毒药品加倍调运!”
林别和他的小船,如同插入灾区的探针,为后方的决策提供了最宝贵的情报支撑。
越往城区深处,情况越糟糕。
在一处地势低洼的居民区,他们发现积水颜色发黑,臭味更加浓烈,水面上甚至漂浮着一些排泄物。
显然,这里的化粪池或者下水道已经倒灌。
“这里不能久留!”一名向导捏着鼻子喊道。
就在这时,他们听到旁边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里,传来微弱的呼救声。
循声望去,在三楼的一个窗户里,一位老人正有气无力地挥动着一条毛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别的心揪紧了。
他看了看那栋楼,墙体已经被水泡得酥软,似乎随时可能坍塌。
“太危险了!那楼快不行了!”另一名向导急忙劝阻。
林别咬了咬牙。
他知道危险,但他无法对近在咫尺的求救视而不见,这违背了他作为“人”的底线,也违背了陈国光派他下来的初衷——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包括群众的苦难。
“我过去看看!你们把船稳住,随时准备接应!”林别当机立断。
他脱下外套,只穿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