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表明书记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并且给予了格外的关怀。
他没有推辞,也知道现在自己满身风尘、一脸疲惫的样子,确实不适合立刻去见领导。
他听从安排,先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痛痛快快地洗了个热水澡,将那一身带着灾区泥土和汗水气息的衣服彻底换下,林别感觉仿佛卸下了一层沉重的铠甲。
他躺在熟悉的床上,虽然身体依旧疲惫,但精神却异常清明。
他知道,“载誉而归”只是表面。
真正的考验,在他休息之后,才会正式开始。
如何向陈国光汇报,如何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关注(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如何将这次积累的“资本”转化为后续发展的动力,都需要他仔细思量。
两天后,精神焕然一新的林别,重新出现在了省委办公厅。
他明显感觉到,同事们看他的眼神与之前又有了不同。
少了最初的审视和轻慢,多了几分由衷的敬佩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疏远——那是一种对“潜力股”本能的距离感。
孙莉见到他,难得地主动开口:“休息好了?气色不错。
”语气虽然依旧平淡,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实质性的认可,“书记上午有空,你准备一下,十点钟过去汇报。
”
“好的,孙姐。
”林别点头。
九点五十分,林别拿着精心准备的汇报提纲(主要是关键数据和案例要点,防止口头汇报时遗漏),站在了陈国光办公室的外面。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崭新的衬衫衣领,然后轻轻敲响了门。
“进来。
”里面传来陈国光沉稳的声音。
林别推门而入。
陈国光正坐在办公桌后,似乎刚批阅完一份文件。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林别身上,仔细打量了他一下,点了点头:“嗯,精神多了。
坐吧。
”
“是,书记。
”林别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端正坐下,将汇报提纲轻轻放在膝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川的情况,王省长已经大体汇报过了。
”陈国光开门见山,“今天叫你来,是想听听你这个‘一线观察员’的看法。
不要有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尤其是那些报告里不一定写,或者写得不够透彻的东西。
”
林别知道,真正的考校开始了。
他沉吟片刻,没有立刻展开汇报,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
“书记,在汇报之前,我想先请示一下,您希望我重点从哪个角度来谈?是救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还是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或者是对未来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思考?”
他这个问题,看似是请示汇报范围,实则是在试探陈国光此刻最关心的问题焦点,以便调整自己汇报的侧重点,确保说到领导的心坎上。
陈国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欣赏。
这个年轻人,很懂得把握汇报的艺术。
“都想听。
”陈国光言简意赅,“先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好的,坏的,都可以。
”
“是。
”林别心中有了底。
他不再犹豫,开始有条不紊地汇报起来。
他首先高度肯定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整个救灾工作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