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政研室主任则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林别提出的这些问题,确实点到了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症结。
宋清河秘书长点了点头,看向林别目光中带着赞许:“小张同志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很有针对性。
特别是信息共享和基层能力建设,确实是关键。
请政研室的同志把这些思路吸纳进去,在框架设计时重点考虑。
”
接下来的讨论,开始更多地聚焦于如何解决这些系统性问题,部门利益的色彩淡化了不少。
林别虽然没有再主导发言,但他适时提出的几个问题和建议,成功地引导了讨论的方向,也让与会的领导和专家们,对他这个年轻的秘书刮目相看。
在后续的文件起草过程中,林别主要负责提供一线案例支撑和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他工作极其认真,每一个数据的引用,每一个案例的描述,都力求准确、翔实。
他提出的修改意见,也大多是从提升文件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角度出发,言之有物,逻辑清晰。
他的踏实、专业和务实作风,逐渐赢得了起草专班大多数成员的尊重和认可。
就连最初可能对他抱有疑虑的个别厅局干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真才实学,并非全靠领导赏识。
就在林别全身心投入到文件起草工作中时,一场针对他的、意料之中的“风波”,也开始悄然酝酿。
这天,林别在食堂吃午饭时,隐约听到邻桌几个其他部门的干部在低声议论。
“……听说了吗?综合一处那个张伟,这次可是露了大脸了,都进政策起草班子了!”
“啧啧,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啊!这才来了多久?”
“人家可是跟着书记从枪林弹雨里出来的,能一样吗?”
“话不能这么说,能力还是有的吧?不然书记能那么看重?”
“能力?哼,秘书工作做得好,不代表就能搞政策研究!我看啊,就是运气好,碰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议论声中,羡慕、嫉妒、质疑兼而有之。
林别面无表情地吃完碗里的饭,起身离开。
他知道,这种议论无法避免。
自己升迁太快(相对而言),又深得主要领导信任,必然会招致红眼和非议。
然而,更实质性的麻烦,很快找上门来。
这天下午,林别被赵志明叫到了办公室。
赵志明坐在办公桌后,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但眼神里却没什么温度。
“小张啊,坐。
”赵志明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林别坐下,心中警惕。
“听说你在起草专班那边干得不错?宋秘书长和政研室的领导都表扬你了。
”赵志明看似随意地说道。
“都是领导指导和同志们帮助,我只是做了一些辅助性工作。
”林别谨慎地回答。
“嗯,谦虚是好事。
”赵志明话锋一转,“不过呢,处里最近工作也比较忙,好几个大材料要得很急。
你毕竟是处里的人,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处里的工作上。
起草专班那边,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