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您好。
我是省委办公厅的林别,负责您此次调研的联络工作。
”我上前一步,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
“林秘书,辛苦你了。
”她伸出手,与我轻轻一握。
她的手微凉,声音平和,语调没有太多起伏,却自然流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距离感。
“这几天麻烦你安排,我们希望看到最真实的情况。
”
“这是应该的,沈处长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我接过她手中并不沉重的公文包,引导她前往会议室与省里相关部门的同志先开个简短的对接会。
这位沈墨处长,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
在听取省发改委、科技厅、环保厅汇报时,她偶尔提问,问题都极为专业和内行,直指关键矛盾和潜在风险,让几位厅局领导不敢有丝毫怠慢。
她听得认真,记录得也认真,但脸上始终没什么表情,让人猜不透她内心的想法。
我坐在她斜后方,一边记录会议要点,一边暗自观察。
这位京城来的年轻处长,沉稳得有些过分,那份气度,绝非普通家庭所能培养。
她身上有种……类似于陈书记那种久居上位者的疏离感,只是更加内敛和年轻化。
对接会结束后,按照行程,调研组下午要直接赶往清河县,实地考察几家代表性的企业和环保项目。
我提前协调好了车辆和路线。
前往清河县的车程需要两个多小时。
车上,沈墨大部分时间都在闭目养神,或者翻阅带来的资料。
同车的发改委副主任试图找些话题活跃气氛,她也只是简短回应几句,并不深谈。
直到车子驶入清河县界,路过那条被举报信提及的、颜色异常的小河时,她忽然睁开眼,看着窗外,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林秘书,这条河……一直是这样吗?”她突然开口问我。
我心里咯噔一下,没想到她观察如此细致。
我斟酌着用词:“沈处长,我对清河县的具体情况了解不深。
不过,据我所知,这条河上游过去有一些小作坊,近几年县里一直在治理。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治理?”她轻轻重复了一遍,语气听不出喜怒,目光却依旧停留在那条浑浊的河面上,“看来治理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
她没有再追问,但我能感觉到,她对清河县的环保状况,已经打上了一个问号。
这位沈处长,果然不简单。
她此行,恐怕不仅仅是来听汇报、看示范点的。
我们的车没有直接去县政府,而是按照沈墨的要求,先去了几家位于不同区域的企业,有县里大力宣传的环保标杆,也有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小工厂。
沈墨看得很仔细,不时与厂里的技术人员交谈,询问能耗、排污处理、技术升级等情况。
行程紧凑,直到傍晚,我们才来到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那个被举报的“光华科技”项目选址地。
现场已经平整出大片土地,打桩机等设备林立,但似乎处于停工状态。
项目负责人和县里的领导早已等候多时,热情洋溢地介绍着项目的广阔前景和严格环保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