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低呜。
引导它的红警士兵立刻顺着它示意的方向望去,借助微弱的星光,看到壕沟外侧一处看似平常的土包后面,隐约有金属的反光——那是一个隐蔽的侧射机枪巢!如果不是军犬那超凡的听觉捕捉到了里面伪军极其轻微的呼吸声和衣物摩擦声,这个火力点在夜袭中必将给渗透分队造成致命打击。
另一组侦察兵则重点记录了探照灯的运行轨迹。
他们发现,那盏从主碉堡顶部照射下来的探照灯,并非毫无规律地乱晃,而是遵循着一个固定的、大约每三分钟循环一次的扇形扫描路径。
在路径的两端,存在一个大约十五秒的视觉盲区。
这宝贵的十五秒,将成为渗透分队穿越开阔地、接近壕沟的关键窗口。
第三天,周卫国亲自披挂上阵,带着王根生和另外两名最机灵的原一排战士,化妆成附近的山民,背着柴捆,远远地绕着黑云据点所在的土包转了几圈。
他们不敢靠得太近,但凭借着周卫国专业的军事眼光和王根生等人对本地地形的熟悉,还是补充了不少细节。
比如,据点取水的水源位于土包后侧的一条小山涧,有一条被踩出的小路通往那里,防守相对薄弱;比如,据点侧后方有一片坡度较缓的区域,虽然也被铁丝网封锁,但土质较软,或许可以利用工具快速开辟通道;再比如,他们观察到伪军似乎在主碉堡侧面堆积了一些沙包,可能是在加强某个方向的防御,或者是在构筑新的发射点。
所有的侦察信息,无论巨细,都被第一时间汇总到周卫国那里。
他把自己关在指挥部里,对着那张地图,用不同颜色的铅笔和自制的符号,一点点地添加、修正、完善。
当第三天傍晚,周卫国将最终完成的“黑云据点布防详图”铺在林峰面前时,连林峰都为之动容。
这张图,已经远远超出了一张普通军事草图的概念。
上面不仅清晰标注了主碉堡、三个辅碉堡、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