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明显经过修缮,关键路口设有明岗暗哨。
哨兵并非想象中衣衫褴褛的泥腿子,而是穿着统一的、说不上名字但看着厚实耐磨的土黄色军装,手持的武器……方立功眼神极好,他能认出那是仿造自苏制的波波沙冲锋枪,但似乎又有些细微的不同,而且几乎人手一支!这在装备简陋的八路军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奢侈。
哨兵盘查严格,但言语并不粗鲁,核查了方立功的证件和拜帖后,并未刁难,而是派人迅速向寨内通报,并指派了一名士兵引导他们前行。
“贵部……真是军容严整啊。
”方立功忍不住对引路的士兵说道。
那士兵年纪不大,面容还有些稚嫩,但眼神沉稳,闻言只是笑了笑,不卑不亢地回答:“长官过奖,我们林指挥官要求严格。
”
进入清风寨核心区域外围,方立功更是暗暗心惊。
山坡上,新开辟出的校场规模巨大,数以千计的新兵正在进行队列、格斗和射击训练,喊杀声震天。
虽然动作还显稚嫩,但那股子认真和狠劲,以及旁边那些明显是教官、动作规范得如同尺子量出来的“老兵”(红警士兵)的指导,都显示出这是一支正在被严格锻造的军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让他眼皮直跳的是,在校场边缘,他看到了几十名士兵正在围着几个用帆布覆盖的庞然大物进行理论学习,偶尔风吹起帆布一角,露出的粗长炮管和钢铁履带,让他几乎可以肯定——那真的是坦克!虽然型号未知,但那绝对是坦克!
山坳里,依山而建的厂房隐约可见,巨大的烟囱虽然没有冒烟,但那工业化的轮廓与周围的山野格格不入。
轰鸣的机械声从那边传来,似乎在日夜不休地生产着什么。
这哪里是个土匪窝或者普通的抗日根据地?这分明是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军事基地和兵工厂的结合体!
方立功的心沉了下去,也热了起来。
沉的是,这股力量实在超出预料,其潜在威胁巨大;热的是,如果真能与之合作,对抗日大局无疑是一大助力。
来到山寨大门,通报之后,只见寨门大开,一行人迎了出来。
为首一人,年纪不过二十多岁,身材挺拔,面容算不上十分英俊,但一双眼睛格外锐亮,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穿着一身与士兵同款但质地似乎更好的军装,没有佩戴军衔,但顾盼之间,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
“方参谋长远道而来,林某有失远迎,恕罪恕罪!”林峰抱拳拱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既不显得过分热情,也没有丝毫怯场。
方立功赶紧下马,拱手还礼:“林长官客气了!鄙人358团参谋长方立功,奉楚团长之命,特来拜会林长官!楚团长对林长官率部屡挫日寇、扬我军威之举,深感钦佩!”
“楚团长和方参谋长大名,林某亦是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幸会!”林峰侧身相邀,“方参谋,请寨内叙话。
”
进入山寨,方立功更是留心观察。
寨内秩序井然,道路干净,士兵往来巡逻,步伐整齐,精神饱满。
各种功能的区域划分明确,甚至看到了正在上课的“识字班”和操作着奇怪设备(简陋无线电?)的通讯兵。
这一切,都透着一股迥异于同时代任何中国军队的、难以言喻的“现代化”和“专业化”气息。
议事厅内,分宾主落座。
周卫国作为部队的战术教官,也陪同在侧。
方立功送上礼物——一批晋绥军制式的步枪子弹和一批西药,这在当时都是硬通货。
林峰坦然收下,并回赠了一些缴获的日军军官指挥刀和清酒,礼数周到。
寒暄过后,方立功终于切入正题:“林长官,贵部近来声名鹊起,战力之强,装备之精良,实在令我358团上下惊叹。
不知贵部……如今隶属何方建制?这些精良装备,又是从何渠道获得?方某并无他意,实在是好奇,若能互通有无,于抗战大局亦是好事。
”
这个问题很直接,也很有分寸,既表达了好奇,也点出了合作的可能。
林峰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