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她敲开了父母卧室的门,语气异常坚定:“爸,妈,我想好了,我要和奶奶、小明哥哥一起回老家。
”
婉宁母亲吃了一惊:“宁宁,你说什么傻话?你的学籍都在这里,还有一年就要中考了!”
“我不是一时冲动。
”婉宁条理清晰地说,“奶奶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
小明哥哥肯定要回去,可他要是回去了,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我们。
我们不能让他这么为难。
”她顿了顿,看着父母,“而且,小明哥哥的户口一直在老家,高三本来就是要回去高考的,现在提前回去适应,也许更好。
我的学籍……总有办法解决的,不是吗?你们不是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吗?”
婉宁的话,让身为父母的他们陷入了沉思。
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复杂情绪。
这些年来,他们对常明一家,尤其是对牺牲的老友,始终怀着一份深沉的愧疚。
他们常常觉得,如果不是常明父母的成全与牺牲,他们或许不会有婉宁,更别提能心无旁骛地投身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两个孩子的照料也确实缺失太多,是常明和奶奶撑起了这个家。
此刻,女儿的决定,虽然突然,却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将婉宁的户口迁到常明奶奶的户口上,以他们的人脉和能力,并非难事。
这样做,不仅能让两个孩子继续相互扶持,让奶奶安心,更是对九泉之下老友的一个交代。
婉宁父亲深吸一口气,走到女儿面前,重重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好孩子,你想得比爸爸还周到。
”他转向妻子,“桂兰,我看就这么办吧。
把宁宁的户口也迁过去,和明明在一个户口本上,我们……也放心。
”
这个决定,他们没有一丝迟疑。
这不仅是解决眼前困境的最佳方案,更是用一种最郑重的方式,将两家人早已胜似亲人的情感,在法律上真正联结在了一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婉宁把这个决定告诉常明时,常明愣住了,他看着眼前目光坚定的女孩,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后只化作一声带着哽咽的轻唤:“宁宁……”所有的重负、纠结和感动,都融在了这两个字里。
婉宁母亲的眼圈红了,她拉过婉宁的手,又拉过常明的手,将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好,以后,你们就是真正法律上的一家人了,要永远互帮互助。
”
奶奶得知后,更是老泪纵横,抱着婉宁久久不愿松开。
接下来的日子忙碌而有序。
办理各种手续,迁移户口,联系老家的学校……尽管过程繁琐,但在婉宁父母的运作下,一切都顺利推进。
当写着常明、奶奶和婉宁三个人名字的崭新户口本拿到手时,意味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家庭组合完成了。
星空下,婉宁轻柔的尾音消散在晚风里。
“……后来,我们就转来一中,遇见了你们。
再后面的事,你们都清楚啦。
”她转过头,看向身旁的常明,眼里有温柔的光。
许年和刘夏一时都沉默了。
这个他们从未听过的故事,沉甸甸地压在心口。
月光洒在常明平静的侧脸上,嘴角竟含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父母的早逝并未让他感觉缺失,因为他拥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