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阁

首页 足迹
字:
关灯 护眼
首页> 金瓶梅那些事> 第1章 西门庆热结十兄弟 武二郎冷遇亲哥嫂

第1章 西门庆热结十兄弟 武二郎冷遇亲哥嫂(3/3)

那我跟你吃了饭一起去看看。

    ” 应伯爵说:“哥,别吃了,怕错过热闹。

    咱们不如去大街上的酒楼坐着等。

    ” 这时来兴儿正准备摆桌子,西门庆说:“跟你娘说,别摆饭了,拿衣服来我穿。

    ” 一会儿换好衣服,西门庆跟应伯爵手拉手一起出门。

    路上遇到谢希大,谢希大笑着说:“兄弟们,你们也是去看打虎的吧?” 西门庆说:“正是。

    ” 谢希大说:“大街上挤得走不动路了。

    ” 于是三个人一起到街边一家大酒楼上坐下。

    一会儿,就听见锣鼓声响,大家都凑过去看。

    只见一对对拿着缨枪的猎户走过来,后面抬着那只死老虎,像个大锦布袋似的,四个人都抬不动。

    最后面一匹白马上,坐着一个壮士,就是打死老虎的人。

     西门庆咬着指头说:“你说这么个人,要是没有千百斤水牛那样的力气,怎么能动得了老虎一根毫毛!”三个人在楼上一边喝酒一边议论,这里就不细说了。

     单说被迎过来的这个壮士,长得什么样呢?只见: 身材魁梧挺拔,身高超过七尺;脸庞方正棱角分明,年纪二十四五岁。

    双眼直竖,远看像两颗明亮的星星;双手握拳,近看像一对铁杵。

    脚尖踢出去,深山里的虎豹都吓丢了魂;拳头打下去,山谷里的熊罴都丧了命。

    头上戴着一顶万字头巾,上面插着两朵银花;身上穿着一件沾了血的棉袄,外面披着一块红锦。

     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应伯爵说的阳谷县武二郎。

    他本来是来寻哥哥的,没想到打死了这只老虎,被知县派人迎了过来。

    众人看着他被迎进县里。

     这时知县正好升堂,武松下马进去,把老虎扛在厅前。

    知县看武松这模样,心里想:“不是这样的好汉,怎么打得死这只老虎!”就叫武松上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松参拜完毕,把打虎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两边的官吏都吓呆了。

    知县在厅上赐了武松三杯酒,又把县里百姓缴纳的五十两赏钱赐给武松。

     武松禀告说:“小人托相公的福,只是侥幸打死了这只老虎,不是我有多能干,怎么敢受这么多赏赐!众猎户因为这老虎,受了相公不少责罚,不如把赏钱分给他们,也显显相公的恩典。

    ” 知县说:“既然你这么说,就按你说的办。

    ” 武松就在厅上把五十两赏钱分给了众猎户。

    知县见他仁义忠厚,又是条好汉,有心提拔他,就说:“你虽然是阳谷县人,但跟我们清河县离得很近。

    我今天就推荐你在县里做个巡捕都头,专门在河东水西捉拿盗贼,你觉得怎么样?” 武松跪下谢恩说:“要是蒙恩相提拔,小人终身感激。

    ” 知县马上叫文书官写好公文,当天就任命武松做了巡捕都头。

    村里的里正、大户人家都来给武松道贺,接连喝了几天酒。

    武松原本想回阳谷县找哥哥,没想到在清河县做了都头,也挺高兴。

    那时东平府的两个县,都知道了武松的名字。

    正应了那句: “壮士英雄,武艺高强美名扬;挺身而出,独自走上景阳冈。

     醉酒后打死山中老虎,从此名声传遍四方。

    ” 一天,武松在街上闲逛,听见背后有人叫:“兄弟,知县相公提拔你做了巡捕都头,怎么不照顾照顾我!” 武松回头看见这人,不由得—— 喜悦从额头眉梢露出来,笑容在脸上绽开。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武松一直想找的亲哥哥武大郎。

     话说武大郎自从跟兄弟分开后,因为赶上饥荒,搬到清河县紫石街租房子住。

    人们见他性格懦弱,长得又矮又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三寸丁谷树皮”——“三寸丁”说他矮小,“谷树皮”说他皮肤粗糙、相貌丑陋。

    只因为他这么软弱老实,经常被人欺负。

    这里就不多说了。

     武大郎没什么营生,整天挑着担子在街上卖炊饼过日子。

    不幸的是,他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才十二岁,叫迎儿,父女俩相依为命。

    没过半年,他又赔了本钱,搬到大街坊张大户家的临街房子住。

    张大户家的下人见他本分,经常照顾他,让他还卖炊饼。

    武大郎没事在铺子里坐着的时候,对谁都很客气。

    所以张大户家的下人都喜欢他,在张大户面前经常替他说好话,张大户也一直没要他的房租。

     这张大户有万贯家财、上百间房子,年纪六十多岁,没儿没女。

    他老婆余氏,管家很严厉,家里没有清秀的丫鬟。

    张大户经常拍着胸脯叹气说:“我这么大年纪,又没儿女,就算有几贯家财,到头来有什么用!” 余氏说:“既然这么说,我叫媒人给你买两个丫鬟,早晚教她们弹唱,服侍你。

    ” 张大户听了很高兴,谢了老婆。

    过了几天,余氏真的叫媒人给张大户买了两个丫鬟,一个叫潘金莲,一个叫白玉莲。

     白玉莲十六岁,是乐户(以歌舞为业的人家)出身,长得白净小巧。

    潘金莲是南门外潘裁的女儿,排行六姐。

    因为她从小长得有几分姿色,又缠了一双小脚,所以叫“金莲”。

    她父亲死了,母亲日子过不下去,在她九岁时把她卖到王招宣府里,教她弹唱,平时还教她读书写字。

    潘金莲天生机灵,十二三岁就会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弹琴唱歌、针线活也都会,还认识字。

    她梳着一个缠髻,穿着紧身的衣衫,装模作样、故作姿态,很会讨人喜欢。

     到十五岁那年,王招宣死了,潘妈妈把她要了出来,用三十两银子转卖给张大户家,跟白玉莲一起进门。

    张大户让她们学弹唱,潘金莲本来就会,学起来很省力。

    潘金莲学琵琶,白玉莲学古筝,两人住一个房间。

     张大户的老婆余氏一开始很看重她们,给她们金银首饰打扮。

    没想到后来白玉莲死了,只剩下潘金莲。

    潘金莲长到十八岁,出落得面如桃花、眉弯似新月。

    张大户总想把她收为小妾,只怕老婆厉害,没敢下手。

     一天,余氏去邻居家赴宴不在家,张大户偷偷把潘金莲叫到房里,收用了她。

    正应了那句: “别惊讶在天台(指男女私情)相见太晚,刘郎(指有情郎)还是当年的刘郎。

    ” 张大户收用潘金莲后,没多久身上就添了五种病:第一是腰疼,第二是眼睛流泪,第三是耳朵聋,第四是鼻子流鼻涕,第五是小便失禁。

    有了这几种病后,余氏知道了这件事,跟张大户大吵了几天,还把潘金莲打得半死。

    张大户知道老婆不容潘金莲,就赌气倒贴嫁妆,想把潘金莲嫁给一个合适的人。

     张大户家的下人都说武大郎忠厚,没老婆孩子,又住在张大户家的房子里,很合适。

    张大户还想以后能照看潘金莲,所以一分钱不要,把潘金莲白白嫁给了武大郎。

     武大郎娶了潘金莲后,张大户很照顾他。

    要是武大郎没本钱做炊饼,张大户就偷偷给他银子;武大郎挑着担子出去卖饼,张大户趁没人的时候,就溜进房里跟潘金莲私会。

    武大郎就算撞见了,也因为自己懦弱,不敢出声。

    这样过了好一阵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忽然有一天,张大户得了阴寒病,死了。

    余氏知道了他跟潘金莲的事,怒气冲冲地让家丁把潘金莲和武大郎立刻赶了出去。

    武大郎没办法,就在紫石街西边王皇亲家租了内外两间房子,还卖炊饼过日子。

     潘金莲自从嫁给武大郎,见他一味老实,长得又矮又丑,心里特别嫌弃,经常跟他吵架。

    她抱怨张大户:“天下这么多男人,为什么把我嫁给这么个东西!每天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就知道喝酒,紧要关头一点用都没有。

    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嫁给了他!太苦了!”没人的时候,她还唱一首《山坡羊》,歌词是: “想当初,嫁错了人,我还把你当男人看。

    不是我自夸,他这乌鸦怎么配得上我这凤凰!我是埋在土里的真金子,他是块劣质铜,怎么配跟我比!他本来就是块破石头,哪有福气抱着我这美玉一样的身子!就像粪土上长出灵芝,太不相配了。

    没办法,不管他怎么样,我心里就是不舒服。

    要知道:我是块金砖,怎么能跟泥土做的地基比!” 看官要知道:世上的女人,要是自己有几分姿色,又聪明伶俐,嫁个好男人也就罢了;要是嫁给武大郎这样的,就算脾气再好,也难免会嫌弃。

    自古以来,才子配佳人的少,就像想买金子却碰不到卖金子的人一样,难遇。

     武大郎每天挑着担子出去卖炊饼,晚上才回来。

    潘金莲每天打发武大郎出门后,就坐在帘子下嗑瓜子,故意把自己的小脚露出来,勾引那些浪荡子弟。

    那些子弟天天在门口唱些风流小调、猜谜语,还喊:“一块好羊肉,怎么落到狗嘴里了?”各种油腔滑调的话,什么都说。

     武大郎在紫石街又住不下去了,想搬到别的地方,跟老婆商量。

    潘金莲说:“你这糊涂蛋,租别人的房子,又小又浅,难免有小人捣乱!不如添几两银子,找个合适的房子典下来(典:支付部分钱,获得房屋使用权,到期可赎回),也气派些,免得被人欺负。

    ” 武大郎说:“我哪有钱典房?” 潘金莲说:“呸!没出息的东西,你还是个男人吗?连这点事都办不好,总让我受气!没钱就把我的首饰当了凑钱,有什么难的!以后有钱了再赎回来就是。

    ” 武大郎听老婆这么说,当下凑了十几两银子,在县门前典了上下两层四间房子。

    第二层是楼,还有两个小院子,很干净。

     武大郎搬到县西街后,还像以前一样卖炊饼。

    没想到这天撞见了自己的亲弟弟武松。

    兄弟俩见面,特别高兴。

    武大郎一边邀请武松回家,一边把他让到楼上坐,又叫潘金莲出来见武松,说:“前几天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就是你小叔子。

    现在他新做了都头,是我一母同胞的兄弟。

    ” 潘金莲双手交叉在胸前,走上前说:“叔叔万福(古代女子问候语)。

    ” 武松行礼,就要跪下磕头。

    潘金莲扶住武松说:“叔叔快起来,可别折杀我了。

    ” 武松说:“嫂嫂受礼。

    ”两人互相谦让了一会儿,都磕了头站起来。

     一会儿,女儿迎儿端来茶,两人喝了。

    武松见潘金莲长得十分妖娆,只好低着头不看。

     没多久,武大郎准备了酒菜,招待武松。

    说话间,武大郎下楼买酒菜去了,留下潘金莲一个人在楼上陪武松坐着。

     潘金莲看武松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又想到他打死了老虎,肯定有千百斤力气。

    嘴里没说,心里却想:“一母所生的兄弟,怎么我家这个矮得不到一尺、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我真是倒了霉才嫁给她!现在看武松这么强壮,不如让他搬来家里住?说不定我的姻缘就在这儿了。

    ” 于是她脸上堆起笑容,问:“叔叔现在住在哪儿?每天吃饭谁给你做?” 武松说:“我刚做了都头,每天要应付上司,在别的地方住不方便,就在县前找了个住处,每天派两个士兵服侍我做饭。

    ” 潘金莲说:“叔叔不如搬来家里住?省得在县前让士兵做饭,又脏又乱。

    一家人住在一起,早晚要喝点汤水也方便,就算我亲自给叔叔做饭,也干净。

    ” 武松说:“多谢嫂嫂好意。

    ” 潘金莲又问:“叔叔莫非在别的地方有婶婶?可以请来一起住。

    ” 武松说:“我还没结婚。

    ” 潘金莲说:“叔叔今年多大了?” 武松说:“二十八岁。

    ” 潘金莲说:“原来叔叔比我大三岁。

    叔叔这次是从哪儿来的?” 武松说:“在沧州住了一年多,本来以为哥哥还在老房子住,没想到搬到这儿了。

    ” 潘金莲说:“说来话长。

    自从嫁给你哥哥,他太老实,总被人欺负,才搬到这儿来。

    要是叔叔这么强壮,谁还敢说半个‘不’字!” 武松说:“我哥哥一直本分,不像我这么泼辣。

    ” 潘金莲笑着说:“怎么能这么说!老话说‘人要是不刚强,就没法立足’。

    我生平性子直,最看不起那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软骨头。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武松说:“我哥哥不惹事,也省得嫂嫂担心。

    ” 两人在楼上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

    有诗为证: “叔嫂偶然相遇,娇娆的嫂子故意展露美貌。

     心里想跟叔叔私会,暗地里用花言巧语勾引武松。

    ” 潘金莲陪着武松在楼上说话还没说完,就见武大郎买了肉、菜、果子、饼回来,放在厨房,走上楼来叫:“大嫂,你下来一下。

    ” 潘金莲说:“你这不懂事的!叔叔在这儿,没人陪他,你却让我下去。

    ” 武松说:“嫂嫂请便。

    ” 潘金莲说:“不如去隔壁请王乾娘来帮忙安排?总这么着也不方便。

    ” 武大郎就去隔壁请了王婆来。

    王婆把酒菜安排好,都端到楼上,摆在桌子上,无非是些鱼、肉、果子、点心之类的。

    接着烫上酒,武大郎让潘金莲坐在主位,武松对面坐,自己坐在旁边。

     三个人坐下后,武大郎给每个人倒了酒。

    潘金莲拿起酒杯说:“叔叔别见怪,没什么好招待的,喝杯薄酒。

    ” 武松说:“多谢嫂嫂,别这么说。

    ” 武大郎只顾着倒酒,潘金莲笑容满面,一口一个“叔叔”地叫:“叔叔,怎么不吃肉和果子?”还把好的拣出来递给武松。

     武松是个直性子,只把她当亲嫂嫂看待,没多想。

    没想到潘金莲是丫鬟出身,很会讨好别人,心里早就打着坏主意。

    潘金莲陪武松喝了几杯酒,一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武松。

    武松被她看得不自在,只好低下头。

     喝了一会儿,酒快喝完了,武松站起来要走。

    武大郎说:“二哥没事,再喝几杯。

    ” 武松说:“多谢哥哥嫂嫂,我以后再来看你们。

    ” 三人一起送下楼。

    到了门外,潘金莲说:“叔叔一定要记着搬来家里住,要是不搬来,别人会笑话我们的。

    亲兄弟比别人亲,你搬来也给我们争口气,是好事。

    ” 武松说:“既然嫂嫂这么热心,今晚要是有行李,我就搬来。

    ” 潘金莲说:“我在家等着!” 正应了那句: “眼前的心思没人知道,就像几点碧桃花,在春天里独自开放(暗示潘金莲的心思藏不住)。

    ” 喜欢金瓶梅那些事请大家收藏:()金瓶梅那些事
热门推荐

书友正在读: 大明神医 神女转世,平定四方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我在六界磕CP 五胡烽烟:我的妻妾养成系统 穿越大夏秀诗词 飞刀圣剑2 综武侠:摸鱼系统 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 我与霍去病,共享封狼居胥之名 明末:从赤贫到雄掌天下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 杨过:头戴虎头帽,谁来和谁闹 吴三桂称帝 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 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 一枪定山河 鬼王爷 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 我,刘协,三造大汉 大明工业导师 庆余年闲昀野嬷大合集 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 金瓶梅那些事 穿越到古代当农民? 天蚕变 帝业从捡垃圾开始 大明第一权术 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 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 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 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 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 异世界的大明天下 华夏旌旗:全球俯首 穿越苻坚:第八十一万大军 洪武末年:我,蓝玉,屠龙 帮李二杀穿玄武门的我软饭硬吃 莲花楼之渡莲者为药 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 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 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穿越明末争霸大海 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 穿越穆顺,三国第一肉盾 董卓刚死,朕就收了西凉军 大明:系统太毒舌,陛下受不了 一人之下:开局遮天九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