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清汤老人初现(3/3)
像极了《周易》。
是我在大学图书馆里翻过的那种老版《周易译注》!那种厚重的、充满了神秘符号和艰涩文字的书籍,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在麻辣烫店只点清汤素菜的陌生老人的帆布包里?
一股强烈的好奇心像藤蔓一样缠绕住我。
他是谁?退休的老教授?隐居的学者?还是……某种意义上的修行者?他每周三雷打不动地来这里,点一份固定的、简单到极致的食物,是为了什么?仅仅是因为口味喜好吗?还是这背后,有着某种我不理解的、更深层的意味?
现实的引力
然而,这种探究的念头,仅仅在我脑海里盘旋了不到一分钟,就被更强大的现实引力拉了回去。
老人吃完后,用自带的、洗得发白的手帕擦了擦嘴,将碗筷轻轻推向桌子中央,摆放整齐。
然后他起身,拿起帆布包,背在肩上,再次对着柜台后的我微微点头,便转身,迈着和来时一样稳定而无声的步伐,推门离去。
他走后,店里似乎还残留着那种奇异的宁静感。
但我很快甩了甩头,把自己从那种莫名的氛围里拽出来。
我想这些有什么用呢?他是谁,他为什么来,他包里装着什么书……这些虚无缥缈的问题,能帮我解决下个月的房租吗?能让我冰柜里的肉卷明天多卖出去几盒吗?
不能。
当务之急,还是得想办法提升营业额。
李静那样的熟客太少了,小夏那样的偶然事件也不常有。
我是不是该研究一下新的汤底?或者增加点小吃种类?哪怕是把店里的卫生再搞得更亮堂一点呢?
赚钱,活下去,这才是硬道理。
那些玄而又玄的观察和猜测,还是留给真正有空闲、有闲情逸致的人去吧。
我走到老人刚才坐过的桌子前,收拾他留下的碗筷。
碗里吃得非常干净,连一点汤底都没剩,仿佛在践行“粒粒皆辛苦”的古训。
我看着那光洁的碗壁,心里那点关于《周易》的好奇,终究还是被“如何吸引更多客人”这个现实问题彻底覆盖了。
我回到柜台,拿出蓝皮本子,在新的一页上,用一种近乎机械的记录口吻写道:
“日期:12月X日,周三,下午2:00准时。
顾客:清瘦老人(匿名:清汤老人),灰布衫,旧帆布包。
点单:海带、土豆、龙口粉丝各一份。
原味汤,无辣无麻酱。
支付现金15元。
行为特征:极度规律,沉默,用餐专注缓慢,不受环境影响。
疑似物品:帆布包内有类似《周易》的旧书。
商业价值:低(客单价固定且偏低,无附加消费)。
备注:奇特,但无实际意义。
注意力应回归店铺经营本身。
”
写完最后一句“注意力应回归店铺经营本身”,我像是给自己下了一个指令,用力合上了本子。
窗外的阳光依旧明媚,清汤老人带来的那一丝神秘气息,已然消散。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琢磨晚上要不要去批发市场看看有没有便宜点的鱼豆腐,或许可以搞个“新品尝鲜价”?
喜欢食卦人请大家收藏:()食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