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苏学姐的关注(1/3)
活动室里的人声如潮水般退去,只剩下空旷的寂静。
苏明月依旧坐在长桌的一端,孙教授已经离开,林小雨也被她一个眼神示意退了出去。
此刻,偌大的空间里,只剩下她和站在长桌另一端的张一清。
门被轻轻带上,隔绝了外界的声音,也仿佛抽走了空气里最后一丝轻松。
一种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弥漫开来,源头正是那位端坐的苏家大小姐。
苏明月没有起身,只是微微抬起下颌,目光如古井无波,又似两枚经过精心打磨、能够穿透人心的玉片,牢牢锁在张一清身上。
那目光不再仅仅是审视,而是带着一种近乎实质性的探究和深沉的疑惑,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她身上那种世家浸润出的、沉淀了无数代财富与见识的雍容气度,此刻完全转化为一种上位者的天然威压,让整个活动室都显得逼仄了几分。
张一清站在原地,清晰地感受到这股压力。
丹田内的玉虚真气下意识地加速流转,带来一丝清凉,驱散着心头的悸动,让他能保持表面的平静。
但他也能感觉到后背微微渗出的薄汗。
这位学姐的气场,比考核时更盛,也更难招架。
“张一清同学,”苏明月终于开口,声音依旧清越,却比刚才多了一分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在寂静的室内显得格外清晰,“请坐。
”
她指了指长桌旁另一张红木椅子。
张一清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双手自然地放在膝上,目光坦然迎向苏明月。
“你的考核结果,非常惊人。
”
苏明月开门见山,没有一句多余的寒暄,“八件物品,全对。
在只能远观、不能上手、时间又如此仓促的条件下,即便是浸淫此道多年的老师傅,也未必能有此把握。
”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更加锐利,“我很想知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或者说,你是如何做到如此精准的?”
问题直指核心,没有丝毫迂回。
张一清心中早有准备。
他微微垂下眼帘,似乎在组织语言,片刻后抬起,眼神清澈却带着一丝山野少年的朴实和无奈。
“学姐过奖了。
”他的声音平稳,带着点乡音特有的质朴,“其实……谈不上什么依据。
就是感觉。
”
“感觉?”苏明月眉梢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
她纤细修长的手指在光滑的红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发出笃笃的轻响,每一下都像是敲在人心上,带着追问的压力。
“对,感觉。
”张一清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点不好意思的笑容。
“我老家在湘西那边的山坳里,从小跟着师父在道观长大。
师父除了教我读书识字,也教过一些……嗯……算是乡下看东西的老法子吧。
看东西的气色、韵味,还有那种……‘活气儿’还是‘死气儿’的感觉。
”
他尽量让自己的描述显得玄乎又带着点乡土气息,试图将苏明月引向“民间经验”、“土方法”的认知方向。
“乡下看东西的老法子?”
苏明月重复了一遍,目光更加深邃,带着明显的不信。
“具体是什么法子?能说说吗?比如那幅山水卷轴,你为何断定是假?”
她的追问精准而犀利,显然不会轻易被糊弄过去。
张一清暗自运转玉虚诀,保持心湖平静,脸上依旧是那副带着点憨厚和困惑的表情。
“那画……看着墨色是旧的,但就是感觉‘浮’,像一层灰蒙蒙的雾气罩在上面,沉不下去,没有那种……嗯……像是从纸里透出来的‘精神头儿’。
师父以前说过,老物件儿,尤其是字画,看久了会有种‘养眼’的感觉,那幅画没有,看久了反而有点发闷。
”
他避开了任何专业术语,用最朴素、甚至有点玄虚的词语,描述着玉虚真气“视界”中感知到的气息驳杂,以及光晕虚浮。
“那这只青铜爵杯呢?”
苏明月步步紧逼,指向另一件,“锈色厚重,形制也算规整,很多新手甚至行家都容易打眼。
”
“这个……”张一清皱起眉,似乎在努力回忆师父的教导。
“锈看着厚,但总觉得不‘透’,底子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