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2/3)
中闪过精光——
“先生竟通晓酿酒之术?”
莫非是仙家秘法?
曹操心潮澎湃。
若能品到仙酿……
光是想想便按捺不住。
叶辉轻哼:“酿酒不过雕虫小技。
你去备纸笔,我口述方子,叫你见识何为玉液琼浆。
”
曹操霍然起身:“好!先生稍候,我这就命人取文房四宝。
”
匆匆吩咐随从后,曹操搓手恳求:
“趁这会儿功夫,先生再讲讲三国轶事可好?”
“你这曹老板,倒成了三国痴。
”叶辉失笑,“也罢,今日便说一段。
”
“上回讲到曹操跻身兖州牧,唯陈留张邈与山阳袁遗未臣服。
张邈素与曹操同心,袁遗却暗中勾结袁术图谋兖州。
”
“那袁术徒有虚名,广结豪强却无真才。
为防袁绍援曹,竟勾结南匈奴与黑山军夹击东郡,更唆使陶谦偷袭兖州东南,这才敢举兵北上。
”
“你猜结局如何?”
曹操急忙追问:“莫非曹操兵败?”
袁术坐拥南阳、汝南两大富郡,拥兵二十万。
实力犹胜河北袁绍。
初掌兖州的曹操,如何抵挡?
曹操以寡击众,袁术溃败千里
身旁的典韦瞠目结舌——叶先生讲的竟是三国?曹公明明在场,却听得这般入神?莫非喜好听人夸赞自己?
曹操初时自忖必败,连身后事都安排妥当,令家眷投奔陈留张邈。
叶先生娓娓道来,部署既毕,他亲率精兵分三路进击:步卒正面牵制,铁骑迂回敌后,另遣使联结荆州刘表断其粮道。
趁袁术大军未及集结,曹军先在匡亭大破其部将刘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袁术仓皇退守封丘时,曹操竟使出疑兵之计——夜暗撤兵,白昼大张旗鼓作增援状。
袁术见旌旗蔽日,当夜弃城狂奔。
曹军水淹太寿城,袁术败走六百里,直逃至寿春方止。
叶先生稍歇又道:曹操旋即回师迫陶谦归还任城郡,唯因兵疲暂弃泰山,此番恩怨终成日后两征徐州伏笔。
好个荡气回肠的匡亭之战!
以弱胜强的典范!
曹操追击如风!
袁术逃亡似丧家犬!
座中曹操听得心潮澎湃——不想自己当年如此悍勇?
典韦却暗自嘀咕:素来刚直的叶先生,怎会编这等故事逢迎?
先生,如此辉煌大捷,史书定是浓墨重彩吧?曹操忍不住追问。
叶辉却轻叹:史家仅以寥寥数语带过,未加渲染。
曹操愕然——这等传奇竟轻描淡写?
三国那段历史中,令人热血沸腾的战役实在数不胜数。
赤壁烽火、官渡鏖兵、夷陵对决、合肥攻防、汉中争夺、荆州风云,每一场都堪称经典,无不扣人心弦。
相较之下,匡亭之役就显得黯然失色,根本不值得史家大书特书。
这场战役在三国战史中,充其量只能算中下水平。
理由有四:其一,双方缺乏名将坐镇。
曹操麾下不过三两名将,袁术军中仅纪灵可堪一战,却都未亲临主战场。
其二,战局呈一边倒态势,毫无精彩拉锯。
战后曹操非但没吞下豫州,反丢了泰山郡,实则得不偿失。
其三,最关键的是荆州军先断袁术粮道,致豫州军心涣散,曹操方能趁虚而入。
其四,袁术御驾亲征实属败笔。
若让纪灵统军,自坐镇后方,即便兵败也不至如此狼狈,甚至可能反败为胜。
正因这四点缺陷,匡亭之战注定与经典战役无缘,连中等偏上都算不上。
叶辉的分析让曹操恍然大悟,原来这场自以为是的胜仗